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李姗蔓
[导读] 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系统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概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数学建模搭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并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入,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本文基于对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实践意义概述,着重就其有效展开策略进行了探究。

李姗蔓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628000
【摘要】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系统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概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数学建模搭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并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入,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本文基于对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实践意义概述,着重就其有效展开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概率统计教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58-01

        引言: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重要数学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所关涉到的知识系统较为庞杂。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过度突出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建设,影响了其参与情绪,实际收效不尽如意。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以全新的方法理念,为上述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在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实践十分重要,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一、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实践意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相关释义,数学建模即是指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基此进行求解,继而根据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某种维度上讲,数学建模亦可视作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数学建模思想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从不同视角切入进行了剖读。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模型思想是运用数学化的语言,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所依赖的一种思想,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万立英则认为,数学建模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概率统计作为一门较为枯燥且困难的学科,庞杂的知识体系构成,对学生不可谓不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透,增强了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实例导入,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同时,如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归类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正是基于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多重实践价值,其有效展开十分重要。
        二、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是进一步提升该项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对各环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基于上述认识,结合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特点及实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升师资素养
        宏观素质教育改革生态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关键智力支撑,其综合素质素养水平表现,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成效。因此,着力加强师资专业化水平建设,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是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必备基础。事实上,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渲染,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滞后,过度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与实际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且对学生能力培育关注不足,两者之间的交互缺失,影响了学生学习体验,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为此,教师需尽快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入人本主义关怀,充分认知到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优势,并掌握其内涵,推动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扩大工作成果。对此,学校应当予以必要支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之余,促进行业内部交互,及时宣导先进思想理念,不断充实他们的学识构成,共享有效实践工作经验,辅助提升其业务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输出。



        (二)丰富素材结构
        时至今日,我国在数学建模教学领域的探索已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并且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建模是中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在数学教材的编制中融入了很多承载着数学应用的数学建模思想,为之在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透实践创造了利好条件。为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析,在理顺其中关联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深入了解其来源和原型,找准其与数学建模思想之间的交叉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通过多方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明确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并选定一些合适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尽可能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之更好地参与其中,逐步完成知识的迁移,以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将部分社会时事热点植入到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系统当中,突出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通过理论知识的趣味性、生活化转变,加深印象和理解。
        (三)创新组织方法
        科学的方式方法组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力。传统高中概率统计教学模式下,多采用定义、定理、例题、练习的讲授方式,学生对定义定理的客观背景知之甚少,仅凭死记硬背,解决问题起来略显呆板,与创新教育理念相悖。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查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现实背景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强化自主探究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同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通过动画视频演示概率统计的原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触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在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概率统计相关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协作讨论,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最佳方案。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男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研究其中的不同。如此,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情绪,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优化支持环境
        在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操作实践中,往往会用到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工作量。为此,高中应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化水平建设,结合自身办学情况,积极导入先进科技装备,优化配套环境支持,并依托于此,重视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共享优质概率统计教学资源,携手推进数学教育发展。同时,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透,亦可视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科学的评价机制设置,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从而导引上述工作的有效展开,保证其最终效果。具体而言,完善的评价机制,应当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合,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思维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实时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启示学生自行努力改善。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突出的成就感,辅以教师实施恰当的鼓励,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结语:总而言之,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渗透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要依托高质量师资队伍支持,不断丰富素材结构,并注重组织方法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能动性,养成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增强其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依托完善的考核信息反馈,针对性地采取更多有效践行举措。
参考文献:
[1]王雪飞.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87.
[2]隋欣.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226-228+231.
[3]郑铭海.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3):78.
[4]孔庆军.浅谈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7,4(29):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