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的思路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7期   作者:李冉 刘东旭
[导读] 水土保持工作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一项重
        李冉 刘东旭
        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488
        摘要:水土保持工作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监测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监测信息化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监测路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信息化;水土监测
        引言
        水土保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但从目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情况来看成效并不理想,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平衡。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格外注重加强环保工作,维护生态平衡,提倡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在水土保持领域,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这样方能确保监测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准确而快捷的参考信息。第二,落实环境保护法,保持健康的水土动态,避免水土流失,在高效智能化的社会,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才能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动态,依法履行水土保持规划。第三,转变水土保持模式,推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变革与发展。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水土保持模式已经从传统粗放型模式转变为精确治理模式,也有效带动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
        2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技术分析
        2.1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
        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是对开发建设区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在获得完善的监测信息数据后,能够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如今,对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与地面监测、调查监测以及地形图测量数据等进行有效结合。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采用无人机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航拍,详细掌握水土流失区域实际情况。第二,对水土流失区域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管理,具体包括土壤流失面积、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危害性等。第三,掌握水土流失区域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以及工程量变化情况。第四,对于取土场、弃土场进行动态监测管理,确定取土方量、扰动面积、水保措施工程量等。
        2.2GIS技术的应用
        在水土保持中,GIS空间叠加计算法是十分常见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利用INFO设计软件,将该水土区域内的坡度图、坡向图进行合理的分级,同时使用最大化的高低差异化确定数字高程模型,保障范围误差大于十米。其中,在进行坡向设置的时候,会与周边的绿植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会涉及到4类:分别为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其次,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说,还需要将坡度、施工标准、周边绿植、工程工作量进行分项计算。在运用GIS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开展矢量化统计工作,主要是设计出土地比例为1:50000的实际土地状况图,然后统一对各个矢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接下来就是对图斑边界的地方进行拓扑处理和分析,最后明确各个细化区域的图斑具体位置。其中,还需要对该区域录制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译,然后搭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便于对该区域的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合。
        2.3室内计算机管理系统
        室内计算机管理系统由数据存储、采集、控制、分析以及管理系统共同构成,其核心在于数据库,因为数据均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上。开展数据采集控制工作,需要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实现数据采样频率的控制和传输频率的控制;对数据开展分析与管理工作,需要利用地面监测软件系统,由地面监测软件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类存储、统计汇总以及存档上报等,有利于对各个区域乃至全国的水土保持地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在无人监控的状态之下,对于野外自动监控或是遥测装置发回的数据,可以按照事先已经设计好的数据格式在数据库中自动存储。若处于暴雨季节,可以在室内对野外数据采样以及远程下载数据工作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以上各方面数据可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实时分析,有利于预测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并快速制定出防灾应急反应方案。
        3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的方法措施
        3.1全面推进信息化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测等技术手段,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覆盖全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及时准确地发现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及时掌握项目扰动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逐步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第二,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信息化管理。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基本信息、方案特性、技术评审、方案批复、开工信息、项目变更、监督检查、监测、监理及设施验收情况等,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推进生产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信息化应用。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及自主验收项目,运用无人机和移动终端进行现场检查,准确掌握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弃土(渣)场位置及弃土(渣)量、防治措施是否符合已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现场核定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着力提高监督执法效能。
        3.2微观径流水土流失监测
        对于微观径流水土流失监测需要用专业的设备选择性地进行数据采集。微观径流水土流失监测主要是通过微观监测来确定水土流失速度和地形、地貌、土壤的关系,也能了解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在水土流失中起到的作用,并将这种作用量化,便于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常规操作方面一般是室内试验、野外模拟以及实地调查三者结合来形成具体针对小流域的暴雨、洪水、泥沙、土壤含水量等数据,找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最终形成数学以及物理模型,为水土流失区的农业、牧业、工业生产提供指导。具体可以通过水文站来实现,一般水文站针对坡地径流场以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各种小流域。该项工作非常严谨,需要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对应的科研方针,在专业指导下展开,需要结合目标地区具体情况,例如农林牧以及工业情况采用对应的专业技术和参数,要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的方向推进。
        3.3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监督力度
        确保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质量,使监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则必须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环境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简而言之,环境管理部门应联合监测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监测快速数据对接渠道,及时跟踪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变化,随时了解和审核水土流失的动态。其次,应构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信用机制与奖惩机制,加强对各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管,编制详细的监测工作档案记录。对于建设单位、监测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严重违纪行为,应及时列入惩戒名录。另外,应做好监测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奠定优质人力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引领下,我国进入环保时代,其中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得到切实保护,这种保护要结合时代发展实现监测的信息化与数据化。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水平做好监测管理至关重要,在日后还需要发挥信息化优势,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蒲朝勇.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思路与要求[J].中国水土保持,2017(5):1-4.
        [2]宫冰.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及设想[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34):34-36.
        [3]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和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17(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