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娜
江苏泓威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重视。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一旦粮食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将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检测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相关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为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来促进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粮食;安全管理;质量检测;措施分析
1粮食质量检测的常见方法
1.1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是粮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粮食,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粮食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促进粮食产量,因此会在粮食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有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法等,其中酶抑制法原理为根据酶对有机磷和相关脂类农药的高灵敏反应进行质量检测,优点在于廉价、快速与便捷,而缺点则是对酶试剂质量要求高,并且应用范围较窄。免疫分析法原理为抗体对农药分子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特别是剧毒成分检测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因此主要应用与食品安全的检测中。无损检测法是在保存粮食商品价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检测技术,主要借助 X 射线、高光谱图像等最新技术方法实现农药残留的检测。
1.2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主要指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微生物检测是粮食质量检测的基本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由生物毒素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两大类组成,其中生物毒素确证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食用粮食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借助高效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粮食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效检测。而快速检测法则主要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检测,如荧光检测技术、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等。
1.3重金属检测
众所周知,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粮食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受到了更多地重视与关注。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包含铅、汞、镉、铜等,由于重金属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相关检测技术仍处于发展研究阶段。现阶段,离子质谱法是重金属检测的主要方式,借助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等技术能够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但在检测精度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加快重金属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成为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趋势。
2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2.1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基层地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是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现有的工作队伍中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他们不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及时革新工作姿势,工作中存在等靠要思想,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先进检测技术的使用率普遍较低。新进入工作体系的检测人员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使得很多工作人员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够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检测,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2.2检测技术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
很多基层地区在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检测方式,检测技术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设备,不能够对粮食当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定性的检测,只能依靠眼睛观察,用手触摸,感官判断,使得很多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的粮食通过检测进入市场之后,影响到粮食市场秩序安全。
基层地区的检测设备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应用老化的检测设备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上述种种都会影响到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
2.3检测标准不合理
最近几年,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由于该项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在各项检测标准制定和检测技术执行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国内所制定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相适应,导致我国粮食出口存在很大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被其他发达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居民偏爱国外食品,认为国外食品检测标准严格,质量安全,这就使得我国粮食在进出口上面临着很大挑战,不利于我国粮食出口业的发展。
3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对策
3.1加快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管理体系
要想确保基层地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稳定,高质量的开展,应该结合现阶段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粮食的生产情况,加快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管理体系,实行粮食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制度。要始终坚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溯,质量可追踪,责任可界定的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所存在的多种问题,科学合理的增加基层地区的安全检测机构数量,扩大原有检测机构的规模和检测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食质量安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这是提高检测水平的前提保证。通过构建完善的法规机制,用法律法规明确检测机构的地位和检测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这样才能够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2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想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质量,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粮食检测工作机制,实行对粮食检测的科学规划,注重加强农业质检卫生部门的有效合作,实现粮食检测的优势互补,从而显著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在消除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法律法规方面不足之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控制体系,建立合作监测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地区检测点配置,形成完善的内外部控制体系。保证各项仪器设备充分供给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水平。
3.3加强技术改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基层检测点仪器设备不足,检测方法落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低下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引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这是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物质基础。例如要确保基层的检测点有显微镜、无菌操作平台。在检测技术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选定,对于不同的粮食要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保证检测内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另外还应该注重做好整个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短时间内营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检测技术队伍。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对现有的检测人员进行多方位全角度多内容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其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粮食质量安全检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粮食质量检测管理方法作为试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影响事项,与整个实验的检测结果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相关实检测试剂与耗材的质量验收关卡,严格执行各项验收工作,保证粮食检测结果的合格性,加强各个材料的质量管理,确保整个检测结果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杰, 郭红英, 刘焱,等. 国内粮食质量检验设备使用现状与发展方向[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9(6):7-9.
[2]梁毅, 康炯. 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10(04):36-41.
[3]王守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23).
[4]朱天明, 刘向昭, 彭海燕,等. 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