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330
相信很多新手爸妈们都未曾听说过肠套叠这种疾病,再加上肠套叠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极易受到忽视,但是这种疾病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
前几日就有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因为腹痛、呕吐等症状带来医院门诊检查,入院时孩子是被家长抱着进来的,在检查过程中孩子妈妈向医生说:“宝宝前一天进食较为杂乱,今早起来便出现了阵发性腹痛症状,以肚脐周围为主,受病情影响孩子不仅早饭没吃,还吐了两次,均为胃内容物,然后精神状态也不好,从昨天开始到今天上午一直没有解大便。”医生听了孩子妈妈的诉说后,仔细的为孩子做了体检,腹部柔软没有包块,肚脐周围有压痛感,行叩诊有胀气感,但无皮疹和出血点,而且心肺检查为阳性。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孩子很有可能患上了肠套叠,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接受腹部B超检查。家长听到这个疾病后满脑袋都是疑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也从未听说过,但也没有多想便带患儿去做了检查,结果也确诊为肠套叠,虽然在医生的治疗下孩子已经痊愈,但这一个疑问却在宝妈的心里扎了根,肠套叠到底是什么?
从临床角度来讲,肠套叠指的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部,以致于肠内容物无法顺畅通过,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内的某一段肠管凹陷进了远端的肠管内,如同收起单眼望远镜一般。该病是临床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肠套叠疾病多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群体,其中男宝宝比女宝宝更易发病,而且该病极易呈季节性发作,以春季为主,怀疑与春季病毒高发有关。
.png)
临床将肠套叠分为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发于无病理变化的肠管内,多见于小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儿肠道蠕动较为活跃,处于正添加辅食的年龄,极易因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而引发肠套叠。再加上小儿易发上呼吸道感染亦或是胃肠道感染,而且常常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也会给肠管的蠕动功能带来影响从而诱发肠套叠。除此之外,肠蛔虫症、痉挛性差肠梗阻也可引发肠套叠。临床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肠套叠的发生还与腺病毒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受到感染的时候回肠远端会呈现较为显著的肿胀和肥大表现,而且常常作为套叠的起点。少数患儿的发病还与机械性因素有关,比如息肉、肠壁血肿、腺瘤等亦可以作为套叠的起点。
前文中强调过,肠套叠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后果的疾病,那么它的危险表现在哪里呢?其实,肠套叠与临床上很多严重性疾病一样,在治疗上具有时间性,也就是说延误治疗或延误诊断,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在宝宝发病之后需要立即送医就诊,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宝宝的身体尚且良好,一旦超过四十八小时,宝宝便会逐渐出现嗜睡、脱水、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症状,这是因为肠套叠的影响限制了肠管的血液供应,如果未能及时缓解则有很大的可能引发腹膜炎或是肠坏死,而且全身症状也会呈进行性恶化,导致患儿出现持续性的腹痛、腹胀等,甚至会休克,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既然该病如此危险,那么宝爸宝妈们应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肠套叠呢?临床症状又有哪些呢?
结合临床多年的治疗经验发现,肠套叠有以下四大典型症状:第一大症状是腹痛: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对腹痛症状无法正确描述,所以一般会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楚,此外也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等。当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时可以正常嬉耍或是入睡,相反,当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患儿则会表现为嗜睡、精神不振等;第二大症状是呕吐:当腹痛发作以后不久呕吐症状便会接踵而至,初起时呕吐物以乳块、乳汁或是食物残渣为主,接下来会伴有胆汁,当病情发展至晚期的时候患儿会突出粪便样的液体;第三大症状时果酱样大便:疾病初发时患者会有一次至两次的正常排便,然后慢慢排除含有血丝或是粘液的粪便,如同果酱样。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后的四小时至十二小时内都会出现典型的果酱样粪便,仅有少数患儿在就诊时无血便,但是在肛门指检时可发现手套上沾染血迹;第四大症状是腹部肿块:因肠管出现了套叠的表现,所以局部会逐渐隆起呈肿块状。在病情初期,腹部触诊可扪及肿物,发展到晚期的时候由于腹胀、脱水、休克、腹膜炎、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影响,相反会给腹部肿块的检查带来不利影响。
.png)
简单来说,当肠套叠发生以后,患儿会出现阵发性腹痛症状,表现在哭闹、屈膝、出汗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呕吐症状,多为乳块、乳汁等物质,之后的呕吐物可能会呈现为黄绿色的胆汁,还有可能带有臭味。发病时间为六小时至十二小时之后便会出现暗红色的果酱样粘液血便,一般来讲不会带有臭味,这时如果有细心的家长检查患儿的腹部可以在腹部右上方或是正中间触摸到一块像腊肠或是香蕉样的肿块,十分光滑,按压有痛感。
以上就是本文查阅多篇文献之后所总结的有关于肠套叠的知识,宝爸宝妈们要切记,当家中的宝宝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万万不能凭自身经验错以为孩子是肠胃炎发作而胡乱用药,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孩子的痛苦,甚至会给孩子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