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第二派驻门诊部 050011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治中降压药物的使用标准,并对患者的病症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2例,均选自我门诊部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治疗期间,对患病特点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按照相关使用标准,规范用药。结果:从所选患者的患病类型上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一期、二期高血压患者,部分患者的高血压疾病处于高危、极高危的状态,甚至心脑肾靶器官遭受损害,经过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结论:门诊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形成条件复杂,为控制病情的发展,需对患者的病症特点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科学选用降压药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治;降压;病症特点;分析
前言: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从患病人群的年龄层次上进行分析,中老年人数居多,患病原因与大量饮酒、高钠盐的摄入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两种高血压类型。通常情况下,在患病早期,患者并无显著症状,不易被人察觉,等到后期病情逐渐加重,头痛、心悸、头晕等症状相继出现。若患者未及时治疗,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便会加重病情,甚至对患者身体其他脏器造成损害。为此,患者应提高自身健康维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在临床治疗中,降压药物能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继而起到控制病情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在降压药物种类的选择上,相关医生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患者的疾病特点,选用疗效更佳、使用安全程度更高的降压药物,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门诊部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共62例,38位男性患者、24位女性患者,年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83岁、58岁,对应平均值为(64.82±4.52)岁。在临床诊断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患者的精神、意识正常,无重大器官衰竭病症,对治疗药物不存在过敏症状,从患者年龄、性别各项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临床症状
从病症表现上来看,患者的精神状态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并且情绪也会存在波动,病情严重时,心悸、头痛症状加重,面部也会出现潮红的状态。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各项检查,所有患者最终确诊[1]。
1.2.2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患者疾病产生的危险性因素进行了探讨,在获取患者全部的病情信息的同时,对降压药物进行科学选用,一般会涉及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对患者的心律进行检测,若患者心率过快或存在心肌梗死的情况,除了采用以上常规治疗措施外,还需采用降血糖、调脂等相关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展开调查,在治疗期间,统计并发症人数与合并症患者,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检测,主要包括SBP和DPB两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x±s)、%表示计量和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1.结果
2.1在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本次调查的62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共32例,其余30人治疗依从性较差。
2.2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与合并症患者人数的统计中,治疗期间,74.19%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了心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类型,所选患者中患有合并症对应人数共33例,占比值为53.23%,包括前列腺增生症、高脂血症、痛风等。
2.3药物治疗后,对患者的血压指标进行检测,DBP、SBP和PP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82.56±4.82)mmHg、(121.53±11.54)mmHg、(50.37±2.87)mmHg.
1.讨论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高血压逐渐成为了大多数老年人共同患有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产生因素较多,如: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在不同患病时间段中,所呈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分析,以高收缩压为主的脉压加大是一大显著特征。另外,患者体位的改变也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带来影响,临床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通过分析,该病症主要出现在患者蹲位或平卧位改变为站立的过程当中,晕厥是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另外,老年高血压患病人群为老年人,与青壮年相比较,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疾病的出现,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脑、肾、心各器官的病变等。最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长期服药进行控制。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上来看,依从性普遍较差,若未能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便无法实现患者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3]。
为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症,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合理选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为此,相关临床医师需谨慎对待,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此外,在患者用药期间,医护人员需明确药物使用的标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规范用药。首先,在降压药物药量的控制上,一般按照剂量有小到大的标准来进行,期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询问患者有无感到身体不适。与此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检测,以便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此外,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若降压药物类型超过2中,此时应以小剂量联合使用的方法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医生需明确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规范完成药物的配置。其次,考虑到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存在其他原发病,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需采取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必不可免的是药物需联合使用,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药物治疗的管理力度。最后,在治疗方案制定过程中,药物的选择用应按照长效、安全作为标准,尽可能的对治疗方案进行简化,药物用量要适当,除了要维持患者血压值的稳定性以外,还要注重患者心、脑、肾器官血流情况的改善。一般,长效钙和ACE拮抗剂是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另外,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为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适当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规范用药对血压水平得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与指导,科学、合理用药[4]。
综上所述,高血压疾病的出现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病症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考虑到患者合并症、用药禁忌项、并发症等综合内容的前提下,选用恰当的降压药物,让患者的血压水平得以有效的控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英,肖军,孙颖,等.老年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干预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3):233-236.
[2]张可,王元肖,李倩,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少肌症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8):68-71.
[3]祁金英,张玥,陈亚静,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与护理风险防范[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269-1273.
[4]付代生,张凤琴.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管理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0,(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