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侃
贵州省赫章县双河街道河边小学 553200
摘要: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及掌握。本文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立足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能力;教学质量
前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改革背景环境下,立足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学习,要注重把握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使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地发展及进步。
一、做好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强化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对教学导入策略做好把握,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究及思考,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思考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1]。
例如,在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目标,联系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导入。如结合“孙子巧解鸡兔同笼”的故事,孙子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假设每只鸡只有1只脚,兔子是2只脚,鸡兔脚的比例是1:1,头和脚的比是1:2,从而对鸡兔各几只进行求解。联系数学故事,教师可以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假设兔子有只,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计算的数值。接下来,联系学生学习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化讲解,假设鸡兔都去掉2只脚,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联系数学故事,设置问题,引导初中生参与到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学习当中,以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二、有效融入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联系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来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可能导致初中生在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于这一情况,联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演绎,结合生活问题,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数学理论知识点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利用。这样一来,通过融入数学思维,指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2]。
例如,在二次函数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联系教材内容,在课后习题中提到,假设用相同长度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和圆形,哪个面积更大呢?结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长方形面积公式s=a×b,圆形面积公式s=πr2,通过列出二次函数式,把握数形结合思想,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以引导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运用,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发展初中生数学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把握现代教育教学背景环境,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初中数学呈现出动态化、形象化的教学特点,指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促进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并将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3]。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引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增强初中生数学学习体验感。这样一来,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及作用,有效地提升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
例如,在开展等腰三角形对称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这一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教学,对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特性进行直观地展现,使初中生把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并让学生结合视频引导,利用剪刀、白纸、笔剪下等腰三角形,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行直观地感受,促进知识点的内化,以提升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地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及思考当中,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及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初中生营造一个合作探究氛围,指引初中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初中生联系数学理论知识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实践运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科学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都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例如,为了进一步强化初中数学实践能力,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如节假日,A公司组织员工去划船,A公司一共有48人参加本次划船活动。公司经理来到公园对游船的价格进行了了解,每只大船的租金是53元,限坐5人,小船的租金是32元,限坐3人,请你想一想,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如何租船使租金最低?通过联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联系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假设租用只大船,只小船,租金为元。列式得到,,得到。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学问题,得到,且为整数,得到的时候,值最小为29,有45人坐大船,3人坐小船。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数学学科特点,联系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培养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以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进一步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初中生更好地发展及进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军.初中化学实验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81-182.
[2]蔡嘉欣.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实践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42.
[3]孙燕.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