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陈钇利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陈钇利
[导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类型地基。
        广西建兴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类型地基。为了能够将软土地基问题解决,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资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在论述软土地基特点基础上,对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细化论述之后,可以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高,促进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环节,软土地基是比较常见的地形条件,如果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就会导致后续的工程难以顺利的进行。经过应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提升地基承载性能,还能够避免水利工程后续维护费用较高的情况,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1.1地基透水性较差
        与普通地基结构对比分析,软土地基内部颗粒物间隙是比较大的,水分如果进入到土体结构内,会导致其固定在土体内。软土地基含水量一般都不会低于35%,在开挖施工环节,极易存在基坑积水超标的情况,因此,在工程的实施环节,应该合理的进行排水处理,避免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况发生。
        1.2可塑性相对较强
        软土地基结构内部的间隙较大,外部压力的作用之下,孔隙会快速的压缩,提升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且在今后的施工环节,会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会给工程的项目施工造成比较大的干扰影响,会导致土体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此,在正式施工环节,应该深入的分析土层结构压实度性能,要做好压实度检测,以保证其结构的可塑性符合要求。
        1.3沉降速度较快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位置,与水体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应用效果的提升。该位置软土地基结构形式存在比较普遍,其强度性能比较低,土层密度也比较差,所以在施工中通过使用大型机械或者安装重型结构的条件下,就会导致沉降问题的出现。特别是一些软土地基厚度较大的情况,外部压力的作用之下沉降问题会立即发生,极大的影响工程顺利实施,工程质量也会比较差。
        1.4结构均匀度较差
        虽然施工范围内土层属于软土地基的形式,但是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同的区域其软土结构厚度、含水率、厚度等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必要的勘察,根据最终的勘察结果来进行软土地基的结构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如果没有进行必要处理,就会导致软土地基在重力的影响之下存在沉降严重的情况,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2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1灌浆处理法
        水利工程项目的软土地基处理阶段,灌浆法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处理方式,具体的工作原理就是把拌和达到要求的水泥浆按照工艺标准灌入到缝隙结构内,可以提升地基的加固施工效果。在工程实施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进行前期勘察工作,要了解土层内部的节理缝隙位置、宽度方面的分析,给灌浆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基础。第二,进行水泥浆液的配置工作,要按照规定比例制作,且要考虑到作业施工环境,提升灌浆质量水平。第三,灌浆施工作业环节,要做好注浆压力、注浆量的控制,以保证缝隙内部全部填充浆液,使得工程质量得以提升。
        2.2预压处理法
        水利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阶段,预压处理法也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工作原理及时通过重物自身的重量来进行软土表层静荷载的作用,然后将软土地基内部的缝隙进行挤压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可以提升软土地基结构的综合性能。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环节,预压处理法重要包含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法等方式。

前者在应用中,是将现场施工所准备到的一些材料,比如水泥、砂石等材料,可以将按照平整性的要求铺设到地基结构表面,静置一定的时间之后,结构表面可以重物自由下降,然后就是把水分与空气挤压出来,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地基强度提升,满足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1]。
        2.3材料换填法
        软土地基处理阶段,材料换填法应用时间是比较长的,且施工成本很低。该方式在应用中,其主要是工作原理就是使用符合要求的素土、砂石等材料,替换原有的地基结构材料,可以使得整个结构的强度得以提升。在具的应用环节,要注意下面几点:(1)进行软土地基的深入调研,结合调研结果来做好换填材料的选择,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最为常见的换填材料主要是素土、砂石、灰土等材料,以提升换填之后的处理效果[2]。(2)有效的控制单次填料的厚度尺寸,一般处于10~20cm之间,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全部压实施工,保证土层结构的性能符合要求,然后是进行换填处理,达到基础结构性能的标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对于选择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材料的强度与密实性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
        2.4加固涂装法
        在工程的实施中,会有着多种类型的软土地基结构形式,换填法主要是使用到地基厚度较小的位置上,而加固涂装法则可以使用到厚度较大、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结构中。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深层搅拌处理技术,把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全部都填充到地基结构内,然后是利用搅拌桩把加固材料与软土进行充分的混合,组合成为整体结构形式,可以提升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效果,而且该方法应用到黏土地基条件也有着较好的效果。
        2.5强夯法
        该方法与预压法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在处理环节,应用效果比较好。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设备,比如重锤等,产生比较高的冲击作用力,能够把软土地基内部空气、水分全部都排出去,施工效率比较高,可以快速的完成整个软土结构的加固处理。在应用开始前,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锤重量、起升高度、夯击次数等方面的技术参数,还要进行必要的试夯操作,能够进行中轴线的偏差调整,待准备就绪之后才能开始夯击施工,可以保证夯击施工的效果。同时在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软土地基的类型合理的选择该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工艺,从而保证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2.6砂垫层法
        有些水利工程内,软土地基含水量是比较低的,厚度也相对较小,要按照该要求进行补强施工,可以通过砂垫层来实施处理,该技术工作原理是使用砂垫层铺设到软土地基内,砂垫层厚度保证处于12~24cm范围内,施工材料主要是粗砂。但是应该保证材料的含泥量符合技术标准,一般都要控制在5%以下。此外,砂垫层在进行铺设施工前,应该进行垫层部分的洒水处理,可以促进材料的贴合性能的提升,保证该结构部分的质量符合要求。
        2.7排水固结法
        软土地基内的含水量是比较高的,要按照要求进行补强处理,其工作原理就是及时将水排出去。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就是按照现场的具体情况来根据要求设置排水桩,通过钻机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钻孔施工,然后把拌和符合要求的材料直接填充到内部结构中,可以组合成为稳定性较强的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保证软土地基及时排水,地下水根据预先设定的通道进入到砂垫层中,达到排水效果要求,提升地基结构性能。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软土地基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因此,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软土地基结构的强度性能,满足水利工程的使用要求,发挥水利工程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阳.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37.
        [2]林珊珊.软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15).101-101.
        [3]徐艳云.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0).213-21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