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振鸿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是由集料、胶结材料和水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合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耐久性及变形等,在建筑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混凝土浇筑,浇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应用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施工准备工作
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施工条件的准备工作,分析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按照混凝土施工要求制定好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将施工工艺及方案向相关的作业人员做好交底,明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控制好振捣施工的时长、间隔等施工参数,提前选择好工程作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并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转,对于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尽量保证有备用机。施工前要随时关注天气气候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天气情况对施工带来的影响。测算好移动搅拌站与浇筑现场的距离,尽量保证拌和物在待浇筑前保持良好的性能。如果采用长距离输送或运输的方式提供拌和物,要对运输或输送时间进行准确计算,以保证混凝土混合料性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1.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用到的材料进场之前,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相关质量试验,在其达到相关质量标准之后才能进场;如拌制混凝土所需的水泥材料,要对其合格证书、生产日期、级别、包装和类型等信息进行检查,还要按照相关施工规程对水泥等材料进行抽样试验,从而确保其理化性能、凝结时间以及强度是否符合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其他的原材料也要按照施工规程进行逐一的检查,在质量达标后才能投入施工建设。
1.3制作混凝土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所要求的配合比,依据设计规定调节好外加剂、掺合料、水泥、水和骨料等的用量,此外还要依据混凝土拌制要求严格控制拌制的温度和时间,而且尽量不要混用不同类型、级别、型号的水泥;在遇到阴雨等空气湿度较大的气候状况时,为保证混凝土拌制的质量要适当增加对混凝土含水量的检查抽检次数;要依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强度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含量,尽量减小参量误差;最后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是否均匀,要保证其均匀一致还需要适当的添加外加剂,从而有效避免局部过量对混凝土拌制质量的不利影响。
1.4混凝土的输送
混凝土的运输工作也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预处理内容。在进行混凝土的输送工作时,需要在施工现场安排放置移动泵和拖泵,然后直接将混凝土从泵运送到施工地点。另外在操作前要保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泵的基本操作有所了解,还要做好替换零件的准备,从而在发生意外后及时的修整;在安装混凝土泵管时也要注意其中是否存在混凝土残留物,在有残留物的情况下必须及时的清理以免出现跑浆和漏浆等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管道安装的牢靠性,要进行牢靠性检测。
1.5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全面分层和分段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
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
1.6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与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使其具有足够的养护时间,使混凝土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和硬度,在养护过程中要做到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对其进行测温工作,确保实现对温度有效控制,做好保温措施,确保由于表面热扩散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有效的对温差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表面在温差作用下产生裂缝。在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洒水,确保模板表面湿润,而且在浇筑完成后,还要在混凝土表面利用草袋或是麻袋进行覆盖,并洒水使其处于湿润状态,适当的延长拆模的时间。对于梁板处的模板要利用塑料胶带将其模板接缝处进行密封,避免梁板表面失水过快而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对转换梁还必须控制温度应力,对仅靠模板保温的情况进行温差验算。应保证满足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5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超过20度。冬季应设置保温措施,防止寒潮的袭击。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中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与养护是预防温差裂缝产生的关键。
2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极易出现蜂窝与麻面等质量问题。引起蜂窝的问题主要是振捣不实或者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的流失。因此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相关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平板振动器进行使用,对新旧接缝处加以重视。对于麻面而言,主要是由于模板表面不够光滑,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必须对模板进行杂物处理,并将隔离剂在模板上进行涂抹,确保模板的光滑度。(2)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易出现露筋现象。产生此问题主要是由于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引起的,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主筋的保护层垫块进行仔细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达到相关的要求,从而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需对水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在混凝土材料中掺杂劣质水泥,使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标准。
3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及重点工程,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研究及用,对确保建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浇筑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张哲宁.建材与装饰.2020(10)
[2]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J].盛洁,张锋,陈明.住宅与房地产.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