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控制 李兵兵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兵兵
[导读]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涉及诸多的内容,其工作复杂,很容易出现质量隐患问题。
        身份证号:41152819880221XXXX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涉及诸多的内容,其工作复杂,很容易出现质量隐患问题。为了提升工程质量,在实践中要根据工程要求科学的分析。分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各项要求,重点进行模板、混凝土以及钢筋的管理,达到提升其建设质量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 主体结构; 质量控制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分析
        1.1 主体结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
        在建筑主体结构的原材料选择时,要根据要求进行主体结构的原材料管控,重视混凝土以及钢筋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检验。例如,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控制中,不仅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满足质量要求,而且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控制的关键因素。如果二者不符合要求则会严重影响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还要合理控制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避免因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质量达不到验收要求,例如内部化学反应以及外部温度、空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裂缝等问题。同时,在进行钢筋材料选择与应用中,要做好关键要素的控制管理,重视钢筋的选用、切割,做好细节管理,避免因为细节不当而出现质量隐患问题。
        1.2 针对工程主体结构质检制度不完善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是决定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内容,各个环节都是影响建筑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此,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中,要做好细节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以及监督制度。整体上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不扎实以及管理水平不足,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权利以及义务。在质检环节以及流程上存在诸多的漏洞以及不足,从而造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2.1 模板工程管理要点
        在实践中要根据施工单位的技术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综合施工现场的气候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分析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确保其符合工程的实际要求。在施工中,要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首先应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原材料。在施工中,要基于技术要求合理进行支模施工作业,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时间进度的控制管理,避免其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常温的环境中要在混凝土结构强度高于1.2MPa方可进行拆除。
        2.2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因为其对于施工的环境以及技术要求严格,管理人员要基于实际的需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分析,实现浇筑过程管理,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
        第一,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配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中要对其系统分析。施工人员要做好质量控制与管理,根据要求进行原材料的质量监督,基于现场的施工环境以及运输能力等进行系统的调整。
        第二,混凝土特性控制。在施工中,保水性、流动性以及粘聚性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保水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密实性。如果流动性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离析等问题。粘聚性是影响混凝土均匀性的关键因素。在施工中要根据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合理的进行配比分析,进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第三,混凝土振捣以及浇筑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以及浇筑施工中,要根据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进行振捣施工中要合理控制时间以及力道,避免出现离析、蜂窝等缺陷性。同时,在施工中要合理的进行模板以及预埋件、钢筋的管理,避免出现混凝土变形等问题。


        在混凝土工程完成之后,要根据要求进行后期的养护管理。在养护中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细致的分析,如果发现存在缺陷以及裂缝等问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修补处理。例如,在施工中可以通过结构加固以及压力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之后再进行验收。
        2.3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第一,钢筋加工制作。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前,应按照实际的施工需求把半成品的钢筋加工为成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还能够提高钢筋的精度。与此同时,还应仔细检查钢筋材料的连接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加固。在进行钢筋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的形状与尺寸进行加工,当加工环节完成之后,需要确保这些半成品的形状与尺寸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钢筋焊接过程中,需要焊接工人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焊接的质量。当钢筋焊接环节完成后,需要以抽样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测,若检测过关,就可应用到施工中。
        第二,钢筋绑扎。经过严格的验收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对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进行绑扎。那么,在绑扎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料单和设计图纸进行材料检验,若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就可以进入绑扎环节。在实际的绑扎环节中,首先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对保护层进行预留,需要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避免出现负误差,还要注意绑扎时使用的铅丝不能接触到模板;其次,在保护层预留和设置时,需要利用垫块来垫起钢筋,不需要使用铁钉对其进行固定;最后,还应在模板上使用专门的卡子来固定钢筋,以免钢筋在模板中出现偏移问题,卡子之间的距离应为0.50m。
        第三,钢筋连接。对于钢筋连接,主要包括搭接接头和对焊接头两种。搭接焊接头主要应用在局部施工较困难的位置,在钢筋焊接之前,应按照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只有试焊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焊接。另外,需要相应的焊接人员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能够熟练的掌握焊接方法和工艺。在安装前,需要施工人员准备好相应的施工工具,并由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施工中的重、难点部分,相应的施工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安全保护意识。另外,还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钢筋保护层的长度、厚度、数量以及等级进行确定。
        2.4 重视材料复试分析
        建筑工程建设中,材料是影响主体工程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时,要重视钢筋、水泥,砂子等原材料的选择中,要根据要求进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等各项因素的分析。要根据求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原材料的质量复试。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建筑企业要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规范施工招投标的流程。(2)重视供应商的选择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长期合作的工作模式。(3)重视施工工艺的合理控制。在施工中,要根据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建筑主体结构质量。钢筋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材料,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要求,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控制与管理。在实践中要分析钢筋材料的承压性,延展性的测试分析。同时,在建筑施工之前要进行规划分析,做好钢筋材料的切割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要做好不同材料添加剂的控制管理,提升施工材料的安全性,增强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彭述平.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建筑与装饰, 2019, (3):103-104.
        [2] 邹童玉.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概述[J]. 建筑与装饰, 2019, (10):106.
        [3] 张吴笛, 张文婧.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 智能城市, 2020.
        [4] 艾建军. 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 房地产导刊, 2019, (14):94.
        [5] 史桂华, 翟瑞海, 管荣坤.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钢筋质量控制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8, 45(4):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