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
身份证(4417811990051****)
摘要: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急速扩大,建筑工地遍布全市各个角落。这既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促进建筑业的繁荣,同时也给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增加了极大困难。如何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施工人员水平不高。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大都为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而且质量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过度的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的效益,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没有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他们的管理意识不足、专业知识的技能比较差,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导致现场管理的效果不高。
(2)施工材料质量难以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房屋建设后的整体质量,其使用寿命也影响着房屋本身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房建施工方式为分包模式,各级房建单位均采用分层分包的方法,逐层对建筑工程款项进行递减,而最下级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不得不削减对材料质量问题的监管工作,降低其运行成本,从而使房建材料无法得到根本上的保证,而房屋本身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3)施工方法因素。施工方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组织措施、建筑工艺、质量检测等,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对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施工工艺中,必须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施工,否则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4)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效率,都会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对其施工现场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合理的监督来提高施工的效率。但是,就现阶段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情况调查发现,建筑工程现场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在不同的监督环节监督不够全面。而且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也较为薄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安全风险,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1)完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在引进设备和材料的同时,管理者应该认真核实材料质量,选择信誉良好、货源稳定的材料供应商并保持长期合作,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对于设备器材也应该做到定期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维修,这样还有利于缩小施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管理者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管理,发现质量不合格应该及时改良,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做到有据可循,从而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总体的管理质量。
(2)加强施工人员管理。首先,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
其次,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也应不断的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且与施工人员应积极的沟通,了解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和工作状态,这样才能使施工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此外,应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为每个人划分相应的责任,并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再者,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实现至上而下的责任管理制度,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作为行为以及施工人员工作交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管理工作者应该在相应管理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矛盾关键点之所在,通过人际关系树立工作,协调施工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
(3)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建设施工过程主要是围绕建筑物料进行的,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为了不在建设施工起点上出现问题,就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监控。一是,在材料采购前要事先制定好采购计划,列示需要采购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采购师要选择信赖的供应商,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二是,在原材料入库时,要选择条件较好的储存空间,确保原材料不会变质。在原材料使用时,事先进行测试,保证其合理性,领用时要按标准领用,避免出现原材料混合的现象。三是,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在检测时,主要从原材料供应商资质、原材料数量、尺寸、特性等方面进行。例如,对原材料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避免人为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其次,还应当对施工所用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将建筑工程施工最开始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为之后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 4)改善施工技术,采用高科技手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论是遇到土石方的排水与开挖问题,还是建筑上部的框架支撑问题,又或者是屋面的防水施工问题,施工方都需要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现代技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一解决施工难题。对于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通常是需要测量其开挖量和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等等,在开挖前,施工方就需进行现场的地质勘查与鉴定,记录数据并分析合适的开挖量。对于排水措施就需根据当地水质情况、降水量以及天气情况,分析合理有效的排水方法,并对设置的排水系统一一检查和做好日常维护,以免设施损坏造成的漏水情况。对于建筑上部的框架问题,通常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不到位,抑或是施工方偷工减量导致模板受损变形,影响施工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施工方应规范自身行为,对于多次利用、已经受损的材料要禁止使用,并利用梁、板、柱施工技术,在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前提下,保证模板的稳固性与强度。对于屋面防水问题,施工方应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具体安排,对于降水量大、雨雪天多的施工现场,施工方应及时做好排水、防水措施,选用防水材料进行屋面的搭设,并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要加盖一层加厚的防水层,以免因忽视当地降水强度而造成房屋受损,延长施工进度。
(5)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对影响土建施工质量因素应加以控制,严格审查和验收土建施工的每一道施工工序,验收合格后,且符合相关的标准,才能够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特别要注意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对隐蔽工程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跟班检查,并对其进行指导。重点做好质量控制点检查,如柱子焊接接头的位置、箍筋加密区绑扎等,另外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按照我国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基础结构以及主体结构进行审查和验收,在保证验收合格以后,才能对结构工程隐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立足于全过程,从施工人员、材料质量、机械设备等多方面展开质量监控。同时,施工单位及各部门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案,抓住细节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人们居住使用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清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6).
[2]白瑞.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市场,2017(16).
[3]王清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