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大伟
水发丰远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焦点,积极开发和掌握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某些技术仍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亟需开展进一步探讨并予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予以更深层次的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长足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关键技术
前言: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用电量的持续增加,对传统电力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运营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依托互联网进行新科技的变革及优化,从而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电力物联网的内涵
国家电网公司是贯通发电侧与需求侧的中枢,是能源电力行业中能量流、信息流汇集最为密集的地方,建设运营好“两网”,能够为发电侧出力的远距离传输、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以及需求侧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能效提高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凸显国家电网公司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及引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方面的价值作用。平台型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的网络属性。未来的国家电网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将以“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为支撑,汇聚各类资源,促进供需对接、要素重组和融通创新,打造能源配置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新业务、新业态及新模式发展平台,使平台价值开发成为培育国家电网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
2.1电力公司的差异化安排
在新电网背景下,完成一项新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互联网可以使公司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用电量,然后仔细分析可用数据以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电力供应系统,既减少了能源供应过程中产生的浪费现象,还能保持新能源系统的均匀性和鲁棒性。当前该操作模型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首先,能实现对发电阶段的有效控制,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优化电路功率。在我国各地区供电意识的逐渐提高下,优化电路功率对电力公司的差异化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分布式电力运行模式
分布式能源模式是在新能源系统中开展业务的一种特殊方式。当前,我国经常使用新能来反映太阳能光伏发电,该模型有助于安装太阳能发电机并实现多余能量向相应能量储存的转换,再执行集成供应和分配。在此过程中,由于能源分散会生成大量数据,为了确保有效和稳定的系统性能,有必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该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其中包括与当前业务合作伙伴的交互模块。
2.3广域能源供需协同优化运行模式
中端电源模块和电力系统需求之间的集成和兼容性作为互联网电力系统模块的核心内容,属于一种可以用于最大化电源输出和需求的协作模型。供需协同模式与已识别的模块不同,集成模块具有更高的功率以提供功率。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的燃料发电机组,大型风力发电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除电力外,它还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其他能源的生产和开发。在中级模块中,能源分配和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中级模块和运行良好的模块在信息和功率共享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能量传输以及管理的要素为供电模块提供自我注册访问,已成为中央供电模块中的集成供电模块。
2.4智慧管家运营云平台
在智慧管家运营云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与盈利模式,满足能源全生命周期各类用户的需求。
首先,配电运维服务能实现配电室远程值守,建立智能运维抢修站点,这个站点也可以为其他能源供应站、供水站、供暖站、供冷站等提供运维服务;其次,能源审计与清洁生产服务,其比较符合企业的刚性需求,能出具能源审计与清洁生产报告,与资金申请、节能改造息息相关,云平台将能源清洁生产报告和审计报告功能提供给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用户能源系统中的高能耗症结,有利于企业实现节能改造,并为其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然后,通过能源平台数据,节能咨询服务可以对企业能源进行多方位分析,对节能潜力进行深度挖掘,结合获得的结果,优化用能方案,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最后,节能咨询服务与节能改造服务的结合,智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成本估算服务与节能改造备选方案,促进节能改造服务的最优化。
3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3.1区域范围协调调度技术
依托能源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各不同能源结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然后由能源互联网根据供需状况,将统一能源进行有效的调度,来达到电力的供需平衡。能源互联网可以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然后根据自动程序使新能源转换为电力能源以满足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可以科学合理的对新能源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优设计。由于新能源转换的电力资源由能源互联网统一规划调度,所以能够高效减少电力资源浪费,避免产生电能过剩和电能不足状况。
3.2广域能源资源协调规划技术
广域能源资源协调规划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系统的运用,对用电区域的范围进行测绘,首先要对各有效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分析和筛选,然后把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特点。该技术可以将区域地图中的电力能源的使用状况和需求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向电力管理技术人员直观的展示,让电力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掌握地图区域内的相关数据情况。在此基础上规划中更加科学合理的电力设计规划,使电力资源在不浪费的情况下得到最优化的使用。
3.3多能源模块交互协作技术
此技术和广域能源资源协调规划技术较为接近,都是以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为研发基础的。也是将大数据传输到云端技术进行高效的识别和筛选的,首先就是将无效的数据进行清除,将有效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对于一些异常的数据,云端技术可以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在多能源模块相交互的时候,此技术可以和配电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工作。
3.4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电力物联网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动感知层的建设,其主要价值是可以实现更多终端设备乃至元件的接入,不仅仅是电力系统设备元件,而是集合了包括电、冷、热、气等各类能源子系统的终端设备,末端信息采集后由数据层进行归集处理和管理,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从而打破能源壁垒,其部署建设将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动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可以说电力物联网的延伸也落脚于综合能源系统。
总结:
我国是一个能源较为紧缺的国家,所以新能源的的开发和运用是我国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的建设和运用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依托能源互联网技术,加快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并不断建立健全运营模式,以达到理想最优化状态,实现企业目标。在关键性的技术上。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加大力度进行科学研发,为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有效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等.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中国机电工程学报,2015,35(14):3482—3494.
[2]邢龙,张沛超,方陈,等.基于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网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2):7—12,133.
[3]查亚军,张涛,黄卓,等.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6):702—713.
[4]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建设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