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3期   作者:古丽巴哈尔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步骤,
        古丽巴哈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榆树沟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对乡村振兴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但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创新与应用,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以及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与意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
        引言
        农业机械化的诞生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拉动农业经济跟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科技的产生就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快速且准确得达到预想的目的。那么农业机械的诞生就是推动农业进步,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费用高的问题,是一项长久之计。因此,可以由此解释出,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就是在多数乡村普及了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农民利用农业机械而达到良好收益的现象。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趋势
        农业机械化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大量高费用用工转变为机械工作,将传统的畜牧业、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作,这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良成果。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农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极高的,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指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对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相比较与传统的人工耕作,节省了更多人工费用跟时间,使农业的产量增高且产值加大。
        2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2.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业生产力较低,对该问题进行改善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土地的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此来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我国在农业上的传统耕作方式主要通过畜力与人力来完成,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农民劳动量十分大,而且会导致土壤性能的降低,造成农业产量逐年降低。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机械耕种田地可以大大提高生产速度与效率,改善农作的产量与质量,降低农民的工作劳动量。
        2.2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方面是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另一个方面是对农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转换,大力发展农村的特色经济和优势的产业。随着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党和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也出现了一些农机专业户,走在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前列。
        2.3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时,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提供的物质与技术保障来实现。首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保障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然后,随着机械化农业生产逐渐具有规模性与规范性,也为农业经济后期的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利于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最后,高效率的农业机械化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劳动量,转移了许多的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2.4加快农业和农村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农业与农村的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农业作业的劳动强度,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

使得更多的农民开始学习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作业,学习机械的操作技能,使其成为了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土壤性能不断改良,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降低,大大改善了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
        3不断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溢出效应服务乡村振兴
        3.1建立农业机械化标准的科学分类系统并推广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系统体系,我国目前主要的评价体系还处于不断构建的过程,主要是沿用2005年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和2011年试行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随着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应注重科学的结构体系,做到既实现中国特色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又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规模经济下的机械化,切合我国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又要对机械化的社会化服务建立能真实地反映当前对农业合作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参与度情况,要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符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内涵。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宣传不仅在技术的普及,还在对充分了解农户的生产需求,建立在充分了解农村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增强推广的效果和提升科技服务农户的便利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2走因地制宜的农业机械化绿色发展通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宜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重点,农业工业化与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的定位要考虑生态和谐的绿色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要进行农业生产清洁化、标准化,发展绿色机械化生产。我国农业的区域广阔、区域的差异性很大,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环境限制及地区经济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当地绿色循环系统的发展,以农机的投入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土地的生产方式,减少在农村的碳排放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兼顾绿色生态,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土地功能定位、发展前景等相关因素,因地制宜地探讨绿色生态的农机战略,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以注重保护环境为理念,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符合低耗能、低排放和低维护的绿色定位。
        3.3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化的人力资本与农机资本投入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运用需要培养懂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本和农机资本。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富余,且农机资本相对人力资本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小农户来说,农机运用通过社会化服务降低成本,促进人力资本一定程度少于农机资本,一方面是社会化服务的分工细化,催生了一批种植能手专门化提供机械服务;另一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减少,以机械化替代劳力。因此,要科学谋划配置人力资本与农机资本,以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复合人才为重点,注重人才振兴战略,将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作为农业机械化的乡村人才战略的主要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只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时间而已,更多的是推动农业进步,使农民们的生活具有幸福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进步,是国家总体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只有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大力得发展,就可以使乡村得到振兴,所以继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红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5):26.
        [2]站雪莉.我国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12.
        [3]王东峰.创新农机推广思路服务现代农业建设[J].吉林农业,2019,(16):109.
        [4]巴拉提·阿斯木,袁晓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1):29-33.
        [5]杜岳峰,傅生辉,毛恩荣,等.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9):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