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居家养老空间设计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于雯汐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条件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相对提升
        于雯汐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  116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条件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相对提升。就我国而言,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由政府负担全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能力。居家养老依旧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这样的养老方式能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不过,现如今老人们的子女生活压力大,双双外出工作,很难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那么,如何打造出温馨、舒适、安全、具有归属感的居家养老空间就变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养老空间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从21世纪开始,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迈进老龄化社会,自2015年开始,中国0-14岁人口为22681万人,15-64岁人口为100347万人,而2005-2010年间,中国0-14岁人口逐年下降,在2010年,0-14岁人口达到近十年最低值,为22259万人。在2015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4434万人。近十年内,65岁及以上人口在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有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我国的大多数老年人是希望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往往将自身的价值与家庭和睦、邻里交往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在晚年期间还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多数老年人也认为,在家中养老,可以时常亲近家人,继续发展原有的社会关系,可以长期的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支持,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居家养老模式与意义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了居家养老政策,它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家庭养老,而是指以家庭为载体,通过社会辅助以及专业化服务、符合老年人的意愿、有利于加强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的一种更接近社区养老的体系。
        这种体系有两种形式:第一,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和日常生活上的照顾;第二,在社区开办老年人服务中心,应老年人的需求供应日常或娱乐等相关服务。我国居家养老起源于大连,它是由政府出面,结合各界社会以及企业的力量出资建设家庭养老院,对大龄下岗的职工以及农村进城没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既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的不完善,又为下岗职工谋得出路,缓解了各方压力。
        居家养老有助于缓解当前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压力,并且如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太快,养老机构的床位必然会供不应求,费用高昂,如若达不到居住者或子女的需求也会引起诸多矛盾。虽说硬件设施要相对家庭完善很多,但老人在外生活总不比在家自在,解决不了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感。而居家养老可以解释为在自己的家里有相对完善的设施供老年人生活自理,使老人在熟悉环境生活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可得到满足。
三、居家养老空间的室内设计
        客厅是进行聊天、待客等家庭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设计时,应符合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能力,促进家人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流。客厅应营造宽明快、亲切温馨的氛围,使居住者乐于在此停留;更要轻松愉悦、富有情趣,并保持适当的信息刺激,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餐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除了备餐、就餐功能外,居住者往往还会利用餐桌的台面进行一些家务、娱乐活动。因此,餐厅成了一个与客厅同等重要的家庭公共活动场所。餐厅还应考虑具备灵活性,留有一定空间,以满足家庭聚餐时临时扩大就餐区域、增加座位的需求。
        对于行动不便的卧床者而言,卧室更成为日常生活开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应确保卧室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完全性。设计时除了基本功能外,还要考虑更多的护理需求:应与卫生间保持近便联系;无障碍卧室的空间尺寸应考虑乘轮椅者的通行活动空间及护理所需的空间;地面不应与家中主要活动区之间存在髙低差;应创造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门窗应便于开启,门的有效宽度应保证轮椅的进出方便;注意隔音问题;地面材质应防滑且便于轮椅的推行;设置必要的紧急呼叫装置[1]。
        卫生间是住宅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其特点是设备密集、使用频率高且空间往往相对有限。同时,卫生间也是最易发生跌倒、摔伤等危险事故的场所。如何保证使用者在如厕、入浴和盥洗时的安全、方便和舒适,是卫生间无障碍设计的重点:应与卧室保持近便联系;应考虑乘轮椅者的行动空间及护理人员协助操作的空间;地面材质应防滑、耐污、便于清洁;设置适当的辅助扶手使使用者完成起坐、行走、转身等动作;注意洗浴区与其他区域的干湿分离;应消除与邻近空间地面衔接处的高低差。
四、居家养老模式下室内设计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住房大多都是老式的单位楼房,属于老式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原有住房的居住空间越来越满足不了老人的生活需求,现有的一些设计逐渐露出弊端。因此,这些原有住宅既要借鉴老年公寓的设计,又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及创新性改造,在有限的空间内让老人住得舒适与安心。例如在改造时要通过考虑无障碍设计、功能空间的布局以及采光、通风等几方面来进行。
        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大形势下,养老住宅开发必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门产业,开发商或社会各界人士也会来开发居家养老户型。未来的小区可以发展多种户型供人们选择,一是普通住宅,二是独居居家养老户型,三是“两代居”居家养老户型。“两代居”又可分为多种户型供客户选择,一是同户型居住,仅是卫生间不共用,共享的客厅既为两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又使双方的休息不受干扰。二是邻居同住型,分户门。为了方便照顾,男女双方父母都接过来住在一起,客厅为公共空间。这样的组团,不仅让三代人都各自有独立的空间,而且在公共空间也能时常交流,沟通感情,方便照顾,最主要的是能享受天伦之乐。无论是什么居家养老户型,其室内空间的设计都要结合老年住宅的基本要求来设计,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结语
        就现在的发展趋势而言,居家养老势必会成为主流,我们要立足于增加老年人老年生活的参与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借助国家政策的帮扶,一步步提升我国居家养老空间适老化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寒冰. 基于介护模式下的居家养老空间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2]王美琪. 居家养老空间的软装饰设计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
通讯作者:高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