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扬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近几年的设计工作中,经常都会遇到现有建筑需要改扩建设计项目,通过对几个改造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的持续关注思考总结,建筑改造与新建建筑在设计中还是有其显著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设计方法差异,需要在改造设计中特别关注。在平面改造设计中,业主因长期经营使用,对原建筑存在的缺陷有切身的体会,对改造有很多的想法和要求,而改造项目又受到很多现有建筑条件、环境因素、投资额的限制,因此设计人员需要认真分析业主的各项需求,区分哪些是主要需求、次要需求,哪些是对改造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改造设计时,为满足核心功能要求,对现有建筑主体结构可进行部分拆除、加固或扩建,对一般的功能要求,可选择在不动主体结构的情况,尽可能基本满足要求。
关键词:老旧建筑;改扩建;节能;鉴定;加固;改造提升
引言
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规划建筑的发展,新城的打造往往是靠发展的理念和超前的规划,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存量建筑的弊病凸显,如何在城市发展扩张的同时,做好老城区的改造,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更综合的理论知识架构和跨领域的专业融合技术,文章仅对老旧建筑改扩建做技术方面的浅显分析。
1旧建筑改扩建中新旧关系处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在正常使用的状态,需要满足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安全性是指在工程结构的规定条件下,要承受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承载负荷力;适用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同时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抗震能力和抗裂缝能力等也要满足标准规定;耐久性是指工程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结构材料性能等都能够满足规定的功能以及要求。建筑工程结构会受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其他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都会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导致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而使得建筑工程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功能以及要求,缩短使用周期。如果能够在建筑工程结构的使用期间,科学合理地进行对问题以及缺陷的分析、研究,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改扩建,就能够减缓或者消除结构的损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正常使用建筑工程时,工程结构经常会产生耐久性的问题。建筑工程会受到来自环境、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耐久性降低、使用年限缩短。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进行改扩建,一方面能够满足改建、扩建中的结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满足结构受损加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而建筑工程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其使用功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以及承载力。由此可见,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改扩建势在必行,也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的研究重点之一。
2旧建筑空间的发展困境
2.1转型背景下旧建筑空间改造导向失范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与价值观的转变,建设由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盘活。旧建筑空间作为一种以居住为主的特殊物质载体,记录了不同时期社区使用者的居住习惯和社会交往,有着独特和丰厚的人文传统与场所精神,其基本的出发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而以往的改造中,注重通过商业化改造来实现活化老城区这一目标,程式化模式复制之下呈现出趋同的文化和风貌,相似的氛围,雷同的功能定位与一致的运营模式,虽物质环境和功能形态上得到改造,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社会网络关系和地方文化在此过程中崩离解析。忽略了街区衰落背后的症结问题,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导向失范。
2.2不断衰退的旧建筑空间
旧建筑年限久远,存在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等问题。
居住是建筑其基本的功能之一,现在却普遍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居住环境狭小、密度大,因其功能上存在缺陷,大面积的公共空间被自建房填充。在空间布局上只停留在合理层面,功能设置上对人行为活动的舒适性和变化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不适应当前及未来使用者的标准和要求。建筑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外溢无序。整个建筑的结构受力系统紊乱,不同时期裸露的设备与线管叠加在一起,居住空间狭小导致燃气热水器只能在走道空间摆放,不仅油烟污染严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消防隐患。另外公共空间缺失并被挤占,居民通过适度的自建行为暂时性弥补居住条件的缺陷,缓解对房屋空间的需求。
3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可行性策略
3.1屋面的改造
在老建筑中,在对一些大型旧厂房进行改造的时候,对屋面进行的改造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屋面改造主要有平改坡、屋顶绿化及平屋面加保温层三种方法,通过对这三种改造方法的综合比较和考虑,最好是选择平屋面加保温层的改造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屋面加设一层轻质高效的保温层来改善其保温和隔热性能,而且也可以利用其厂房高的特点对室内的吊顶进行处理,使之形成一个空气夹层,利用空气夹层中储存的空气来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3.2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居住环境已不再适应目前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有旧建筑空间更新改造后再利用,缓解其功能与现代需求之间的不相协调。旧建筑空间改造仅凭公共交往空间环境质量和形态上得到改造,虽然能够刺激、引发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但部分空间改造改造过程中缺乏对交往行为的深层次分析,忽略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见物不见人”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改造需回归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公共空间的发展适应居民日常生活的变化,营造公共空间活力。旧建筑改造后的总体空间布局,为居民间提供适宜的交往空间,从而激发更多的交往活动。去除具有围合限定作用的半高围墙与户外空间相融合,使空间开敞通透且光线充足。并在适当部位开辟可供租客共享的休闲活动设施,如共享厨房,茶水吧,共享办公室,健身器材室等。利用顶层闲置的屋顶平台改造“露天客厅”,增加绿化提升街区品质,提高空间的使用率,激活空间的生态功能,社交功能,并开启教育功能。
3.3机电系统的升级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老楼经过几十年的高效使用,楼内原有的机电系统已远远达不到如今的使用要求,因此老楼机电及消防系统的改造是老楼改造的重头戏。老楼建造当初的消防规范与现行的消防规范有较大的变化,已目前的消防规范老看,目前绝大多数的老楼均不能满足消防要求,而目前也没有针对老楼改造的各类可参照执行的规范,消防局严格按照现行规范,对涉及到消防的机电、建筑、装修各项分部工程进行系统性验收(已不是单纯的消防机电改造问题)。目前存在的几十年的老楼,不同程度的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陆陆续续进行的一些局部改造,使用单位多次变更、无业人员更是更替频繁,多数老楼机电管线路由已无人能准确说清楚,这给机电系统的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此问题需在吊顶拆除后,公司物业部门配合下,迅速组织专业人员理清各类管线的具体路由后方可展开大面积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旧建筑中进行改扩建时,成功的关键在于新旧关系的处理及改扩建的合理选择,同时其也是旧建筑质量与造价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面对不断增长的既有建筑改造更新的设计需求,设计人员要以务实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分析比较、探索研究,才能提高改造项目的综合设计水平,满足改造项目的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靓.基于旧住宅社区室外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110-111.
[2]王颖.重庆万州双松移民住区混合居住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