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水混凝土在禅意空间中的设计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于雯汐
[导读] 禅意自古以来就用自身返璞归真的思想影响着我们
        于雯汐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  116000

        摘  要
        禅意自古以来就用自身返璞归真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禅宗文化把正、清、和、雅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空间中。而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现代常用的材料,其构成的空间往往以简约的点线面、强大的可塑性,粗糙的表面的质感为特点,与空寂含蓄的禅意空间相贴合;意在通过对空间变化的推敲,光影的运用,无需过多的粉饰,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禅宗文化;高情感设计
引  言
        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设计材料和元素,在禅意空间的塑造中逐渐以其独特的素面感带来不同的视觉和空间体验。现如今清水混凝土以其绿色环保、质量优良、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设计理念的更新以及情怀主义的盛行,使得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前景不断扩大。
一、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现状研究
(一)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起源与现状
        清水混凝土因为其抗压性和可塑性一直在建筑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清水混凝土最先出现在罗马,当时被当作是一种建筑结构材料。罗马人在建造他们的建筑时大量使用混凝土,我们所熟知的罗马脚斗场、公共大浴场以及万神庙的大穹顶都是混凝土建筑。
        我国的清水混凝土材料的应用研究起步比较晚,1906年我国在河北唐山建立起了第一个水泥厂——“启新”水泥厂,但产量极少,只有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部分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其中 1908年建造的上海电话公司是我国第一幢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架结构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混凝土工业技术主要是以学习苏联为主,建筑的预制构件都由大工厂批量化生产。80年代之后,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才得到了发展,混凝土建筑构件由预制渐渐转变成更稳固可靠的现浇混凝土[1]。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受“二战”影响,对清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则早早就开始了对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研究,并走出了自成体系的一条路。他们致力于其肌理的保护,主要表现混凝土原有的朴素与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建筑大师“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
(二)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发展
        现如今中国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原始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镜面清水混凝土三个阶段。在美国,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浇筑办法,将不同色彩的材料配比浇筑,能出现不同色彩的彩色混凝土,中国目前正在往彩色清水混凝土的阶段进发,探寻这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建筑方式。
        清水混凝土相对于粉刷墙体,粘贴墙纸来装饰墙面,它更能将建筑骨架凸显出来,也更能展现建筑本身的结构,使观者在审视建筑的同时,能体会建造者的艺术追求,从而达到观者与建筑师的隔空对话。并且据前文知,清水混凝土技术已经有了突破,它已逐渐摆脱其粗糙阴暗的灰色形象,正往着彩色的方向迈进,并且通过不同的涂抹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更加打破了人们对它“粗糙”的固有印象。
二、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中国风艺术表现
(一)中国风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肌理表达
        中国风中的禅宗思想强调对“返璞归真”的追求,致力于做到天人合一。不同的建筑材料自身都具有不同的特质。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可塑性非常强大。其可以通过调整砂石、水泥的混合比,搭配不同的磨具,创造出可粗糙可细腻,可奔放可含蓄的多种质感;包括对待材料细节的把控,可以人为留出禅缝、明缝等。

这一系列的加工手艺均可以减少混凝土本身的不修边幅的粗糙感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2]。当清水混凝土与禅意空间结合时更是可以利用建材肌理营造出禅意空间所独有的清冷、自然之感。
(二)中国风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色彩表达
    清水混凝土建筑色调以灰色为主,偏向素雅大方,无太多杂色的粉饰雕琢,更能传递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书香气韵。我们对于“灰”的追求与眷恋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并不只是因为“灰”能表达一种简单的建筑色彩,更多的是因为使用“灰”能对华夏传统的美学思想做出更深刻的表达。安静的灰调适用于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将处于建筑的人们与外界喧嚣的尘世相隔离,形成天然的屏障。例如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整个外立面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外观与木心先生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通过改变其外表的起伏与空间结构的变化,使观者置于一个规则却又充满意味的建筑空间。
三、清水混凝土建筑与禅意空间的相通之处
(一)空间秩序的排列应用
        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大大加强,在借鉴各国优秀成果的同时,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的状况,我们应该探寻中国特质,故此禅意空间作为能体现中国东方文化与现代都市人精神渴求的统一表现体,应运而生。禅宗思想意在使人由静到净,寻找本真的自我,清水混凝土建筑则善于运用单纯的几何形体,创造出富有诗意空间,两者在意境上是相通的。例如由建筑师哲路易斯康设计的萨克生物研究院,将富有体积感的混凝土建筑有序的排列成两列,中间一条细流贯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导向感。仅仅通过开窗,地面抬起,或者有秩序的排列,便能塑造独有的、浑厚的气势感和仪式感。正如路易斯康所追求的建筑本质一样,禅宗思想也意在追求事物本初的面貌。     
(二)审美与情感的体验应用
        清水混凝土通过其特有的“素面感”给人带来庄重、肃穆、静谧、高雅的精神冲击。实际材料的素朴与带给人多层次的触动形成对比。通过天然质朴的材料,将自然美融入建筑,是将人引入禅宗境界的有效手段之一[3]。 禅意空间探索人性价值,并给予心灵上的慰藉,这与清水混凝土通过简单表象带给人深层次意向的特质不谋而合。禅意空间与清水混凝土材料的结合势必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三)清水混凝土在禅意空间的具体应用
        我国清水混凝土建筑设计起步较晚,这是由中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居民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从满足居住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理层面上升到审美和情感的精神层面。禅意空间意在让人们在入定之中识心见性,了解自己。减轻浮华的现代生活带给当代人们的负面情绪,当人们面对清水混凝土建筑时,其视觉上的纯净极简和触觉上的粗糙自然,更能触及人心深处的单纯情感。用清水混凝土搭建冥想空间完美的体现了密斯所说“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大方即大雅。如钻石山殡仪馆采用的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外观,既体现了庄严与肃穆,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其中各种带有隐喻意味的禅意小景穿插其中,也颇有韵味。

结  语
    深入研究清水混凝土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转变人们的观念,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这一极具情感化的材料,感受清水混凝土建筑空间所传达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清水混凝土在禅意空间的应用与推广既是对材料的创新使用,也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且在日后的建筑设计中,将以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戴逸青,清水混凝土在建筑设计中情感表达方式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2] 徐学军,清水混凝土与建筑文化[J].建筑与文化,2005(05):26-33.
[3] 谢骁,见形,见心,见性——茶室设计中的“禅境”表达[J].江西建材,2017(13):5-6.

通讯作者:高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