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东方市政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224000;身份证号:32091119891004XXXX
摘要:市政工程关系到城市形象及城市发展,为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及效益,需相关单位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不足入手,结合具体施工案例,阐述施工现场管理的要点,为相关单位提升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物资管理
前言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与材料较多,这三种因素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的关键,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需就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开展讨论,共同组建施工现场管理小组,确保小组成员涉及施工各个环节,可保障现场施工的规范性,提升工程质量。
一、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不足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及设备较复杂,影响施工效率及质量。
第一,施工制度的不足。施工制度是市政工程施工的指导内容,需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制度,但由于各个单位的协调沟通不足,易使施工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使施工人员对某些工序的认识不足,根据自身施工经验操作,而该操作可能不符合该市政工程的要求,从而引发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
第二,施工人员的不足。施工人员大都为农民工,在专业素养、安全意识及质量意识等方面良莠不齐,易在施工中表现出不规范行为,引发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影响市政工程的有序进行。
第三,施工材料、设备的不足。施工材料与设备关系到市政工程的质量,两者的施工现场管理流程较复杂,涉及到进场、使用及仓储等流程,有些施工单位为提高施工效率,会节约管理流程,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或者施工设备的参数符合工程要求,引发停工或返工现象[1]。
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
A市政道路工程为结构性升级改造工程,共改造69条道路,改造长度为45.63千米。其中,机动车道改造面积近62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面积近50万平方米,迁移的地下管线长度为20千米。建设单位根据不同区域,划分为多个分项工程,保障施工的规范性。本文以南岗区分项工程为例,阐述解决施工现场管理不足,提升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组织多次会议,明确施工现场重难点,制定完善统一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组建施工现场管理小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掌握制度落实状况。各单位结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管理条例,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履行的责任义务,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本节列举几项制度内容,以供参考。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需根据工程内容,为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全面的地下设施资料,确保二者明确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埋设情况,避免市政道路工程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施工单位而言,需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规模和技术要求,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并落实全员执证上岗制度,确保参与工程的人员具备岗位资格,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需佩戴安全帽、胸卡;对于监理单位而言,需在施工现场设立工作场所,安排监理小组落实监理责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开展旁站、巡视及平行检验等工作。
(二)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在开展施工前,施工单位需组织施工人员参与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及质量培训,为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作准备。为保障培训效果,A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单位将培训结果纳入到施工人员考评结果中,根据考评结果选择该施工人员是否参与工程,提高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在技术培训中,进行技术交底及技能培训两项工作,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掌握工程施工要点,为规范施工奠定基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为例,培训内容包括水稳层基层材料特点、原材料要求、施工流程及养护要点等;在安全培训中,施工单位选择具体施工案例,警示施工人员,提高其安全意识,并结合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安全条例,使其明确承担的安全责任;在质量培训中,施工单位结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注意要点,提高其质量意识。经过上述三项培训,施工单位组建一支专业性、安全意识及质量意识兼备的施工队伍,该市政道路工程被评选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将施工工期提前一周,且工程中并未出现显著质量通病,工程安全、质量和效率有保障。
(三)增强物资管理力度
为保障施工现场设备与材料的规范应用,A市政工程的管理小组增强物质管理力度,从设备与材料进场、使用及仓储三方面入手,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
在物资进场管理中,管理小组安排专业检验人员开展材料质量抽检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的规格、参数与性能符合工程要求;安排专业调试人员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可按照最佳工况长期稳定可靠运行。通过检查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仓库堆放,设备驾驶到施工区域或平坦坚实区域停放。
在物资使用管理中,管理小组根据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工程量,在施工现场存储适量的材料,施工人员根据各施工工序的材料用量,填写材料申请单,交由管理小组审批,通过审批后去仓库领用施工材料,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材料浪费或乱堆乱放问题。同时,管理小组安排值班人员定期巡视设备使用状况,做好设备运维工作,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效率。
在物资仓储方面,管理小组选派仓储人员开展仓储管理,根据材料的类型和型号,分类堆放,并采取防雨、防火和防潮措施,避免材料变质。针对市政道路工程应用的大型机械设备,管理小组组织施工人员选择平坦坚实位置停放,并定期添加润滑油,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在人员、材料、设备与制度方面存在不足,需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各单位需组建专业现场管理队伍,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加大物质管理力度,指导并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升市政工程的效益,保障工程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郭晓军.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57+159.
[2]彭海.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科技风,2019(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