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兴隆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4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面对其建设施工过程中易Z出现的结构裂缝问题,我们应在明确裂缝危害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裂缝控制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不断完善房屋建筑现有的建筑施工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房屋建筑的结构裂缝问题,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安全使用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1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主要危害
针对大部分建筑来说,产生一些轻微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裂缝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裂缝继续增大下去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都受到影响,最后的验收工作自然是会被贴上质量不合格的标签,这是从结构上分析裂缝产生的危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进行完善,而如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水灰比过低的现象或者其骨料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的强度降低,同时承载力也会变差,进而会出现混凝土大量脱落的现象,直至出现裂缝。
混凝土产生裂缝后,其结构强度、刚度降低,其结构受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结构破坏,尤其是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并且裂缝难以修复,补强困难。裂缝的产生,使得内部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加速混凝土腐蚀碳化、钢筋锈蚀等,降低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失效,裂缝扩展速度加快,缩短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由于大量混凝土长期暴露在空气下,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混凝土会被腐蚀以至于出现一些裂缝。不仅会造成结构变形,受力也发生变化,同时混凝土更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环境的侵蚀,进一步加剧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出现的裂缝,施工方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慢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工期都要延长,裂缝也会因为楼体压力的存在而不断加剧,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2房屋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
2.1施工技术以及保养不合理性
就当下的建筑市场环境来讲,我国房屋建筑的技术以及工艺还是处于技术发展阶段。
在混合结构中墙体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地震力,膨胀力,冻胀力,荷载和施工质量等。
我们都知道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就是混凝土,几乎所有的建设工程都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也就说明房屋建筑是否合理、是否理想和混凝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问题以及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比例都可能造成房屋建筑产生裂缝。
在原来的配比上还是欠缺一些先进的技术,所以很多时候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技术或者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这种方式肯定会出现偏差或者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裂缝的出现;
还有就是管理者为了控制施工成本和利润最大化,在整体的配置性能上比较差,混凝土的承载力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建筑的承重力,这就会出现房屋大面积的裂缝。
房屋建筑是一项长期工程,所以在基础建筑完成后要注意对房屋的保养和养护,不是前期建设完成就不用管了,这还是需要后期的养护。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强度出现偏差,一旦影响强度,就会出现承载力不足,导致裂缝的出现。
2.2 土壤应力作用
地基裂缝产生的原因:1.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或软弱土质上;2.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3.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4.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
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与地基变形的情况有关,由于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危害较大。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
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
2.3施工选址原因
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
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
2.4地基裂缝
地基在施工中会因为自然环境或者施工质量问题使得地基所在位置的土地密度不足,从而使得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容易发生地基沉降问题。地基沉降会使得地基上部分产生剪应力以及拉应力等,在墙体强度不足时会产生裂缝,开裂的程度会随着地基沉降的深度而加深。通常来说,因地基沉降产生的房屋建筑裂缝都是自上而下的。
3结构裂缝处理技术的运用
(1)混凝土搅拌技术。为了使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加优质,就必须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之前,施工方要明确工程结构的范围,充分明确搅拌时间、投入量以及投入顺序等,在搅拌时间上也有所考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天气情况等来确定搅拌时间。在搅拌过程中,不可向搅拌桶内投放任何其他材料,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2)填充处理技术。填充处理技术针对的是在裂缝出现后所采取的措施,建筑在出现裂缝之后,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来对裂缝进行填充,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裂缝,需要有足够的尺度来进行完善和加固。裂缝填充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施工方法,步骤简便且难度较低,施工效果也比较明显,对于一些裂缝比较小的墙体,可以进行完善填充处理。
(3)裂缝控制技术。理论上讲,裂缝出现的概率与混凝土的用量是呈正比的,有些高层建筑由于使用混凝土的量较多,再加上水泥内部水热化反应的影响,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裂缝控制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早期失水,防止因为外界风力因素或者温度因素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量过大,导致混凝土产生大量的裂缝。
4提高结构裂缝处理质量措施
4.1选取高质量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建设期间,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标准,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各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各项材料的质量都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因此,在采购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材料问题,要重视材料的性能、质量、价格等各项因素,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等能够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谋求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要对建筑工程承受的荷载压力、温度温差、施工环境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要适当向材料中加入添加剂,避免由于热胀冷缩问题建筑出现结构裂缝。
4.2提高混凝土强度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标准的提高,对建筑工程建设中采用的混凝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最终配置的混凝土质量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不同结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质量把控,同时,必须严格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强度,以及浇筑作业采用的方法,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都可以满足需求。
4.3做好混凝土保养
采取合理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保养,能够起到抑制凝土热胀冷缩的作用,从而减少由于混凝土伸缩问题而引起的结构裂缝。养护作业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进而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能够满足应用需求。此外,要依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方式,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要采取科学方式对混凝土保养作业进行监管和督查,确保混凝土保养及时合理,进而使混凝土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减少建筑结构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人们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老百姓对所购买的房屋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保证,人们才会去购买,房屋建筑的结构裂缝问题现阶段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缪培建.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9(09):141-142.
[2]肖振东.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分析[J].中华建设,2019(09):154-155.
[3]唐磊.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及裂缝控制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09):286+294.
[4]张文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