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蓝岳青
[导读] 摘要:当前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当前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在各个环节完善施工流程和技术,重视基础处理的方法和思路。施工团队应关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保障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应用方法符合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基础处理施工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地基难以承受上部建筑的荷载,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功能发挥。通过科学应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能解决地基强度不足等问题,保障实际施工质量。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出发,关注基础工程建设,有利于保障整体工程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和其它工程的施工存在一定差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建设有着范围大和规模大的特点。第二,施工现场水流湍急而且地形复杂,施工人员要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第三,在建设中,可能碰到较多软土地基,会显著提升工程施工的难度。第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要求比较多,不仅要保障基础强度,还要保障结构稳定性。施工技术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并且有着过硬的技术能力。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
        2.1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有着明显的效果。管桩有着多方面优势,能有效提升基础的强度。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包括后张法和先张法两种,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效果也不同。在沉降处理方面,能利用多种方法。在应用先张法的过程中,采用预先施加应力的方式保障构件的性能符合要求。在应用后张法的过程中,达到构件强度的百分之八十时,通过施加应力的方式提升构件强度。因为施工现场环境的差别,应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是要包括静压法和锤击法。锤击法是利用锤击的冲击力进行施工,让管桩沉入的预计深度中,应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分析桩基础和周边建筑的情况,明确打桩顺序,根据先长后短的原则,保障实际工程施工的效果。针对软土地质,一般采用静压法,首先分析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发现承载能力不符合要求,利用铺垫道渣层的方式进行碾压,这是静压法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可能受到软土地质的影响,因此必须持续关注桩身的变化,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保障沉桩的施工质量。
        2.2加固技术的应用
        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地形因素,关注复杂地形环境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影响。如果渗漏过大,可能会导致地基出现较大的孔隙,可能引发严重的意外事故。同时,基础沉降作用可能引发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变形,可能影响到整体的稳定性。利用锚固技术能保障整体工程的稳定性,采用技术措施降低沉降系数,避免水闸出现位移情况,同时缩短水利工程的施工时间,实现节约施工成本和降低工作量的目的。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锚固技术能发挥良好效果。锚固技术有着主动承载、可靠性强、干扰程度小、保护岩体结构和施工灵活的特点。锚固技术在边坡治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地下围岩、坝基、坝体都能实施加固。
        混凝土抗滑桩也是有效加固方法,在治理边坡方面有着良好效果,而且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如果滑动倾角比较小,更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沉井也能发挥抗滑桩的作用,同时具备挡土墙的特点。混凝土挡墙能发挥平衡滑坡体的作用,有效限制滑坡体的变形。


        2.3堤坝施工技术的应用
        第一,选择合理的材料。尽可能保障材料的防渗性能,针对心墙部分使用碎石材料。第二,重视基础的防渗工作。如果沙砾石层比较厚的话,更应该重视防渗工作,利用防渗墙保障抗渗性。主要利用冲击孔技术和方循环钻机来凿墙,利用液压拔管机和孔内聚能爆破的方式提升施工速度。第三,混凝土坝的施工。混凝土坝是重要结构,体积比较大,而且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下降速度比较快,可能产生水化作用,而后发散大量的热能。如果无法快速散发热量,那么会导致内部温度快速提升,引发裂缝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利用有效措施控制内部温度。
        2.4软弱层不良地基的处理
        软弱层的倾斜角度存在差异,包括缓倾角软弱带和高倾角软弱带。针对高倾角软弱带,首先挖孔软弱土层,使用混凝土构成混凝土塞。实际发掘深度是软弱土层的1到1.5倍宽度。如果软弱土层较为松散而且比较宽,利用混凝土拱或者混凝土柱来传导负荷,这样能把负荷分散到两侧岩体上。针对坝基软弱带,首先清楚一部分软弱带,而后加入混凝土或者黏土,这样能形成阻水隔板,方便后续的施工。如果坝肩存在软弱带,设置传力框架或者传力墙来保障稳定性。针对缓倾角软弱带,首先挖开软弱带,而后使用高压喷射技术,清除软弱物质,而后回填混凝土砂浆。如果发现上盘岩体比较完整和坚硬,需要做大量的开挖工作。那么使用竖井等方式清除软弱带,而后回填钢筋混凝土或者混凝土,保障整体的稳定性。同时,沿着软弱带设置抗剪键,也可以设置抗剪桩。如果地基的渗水性比较强,那么可能导致建筑变形。对于这种问题,在裂缝和孔隙上填上混凝土。如果渗水量比较大,难以填堵,那么把水引入排水坑,而后填入砾石,经过抽水之后浇筑混凝土。针对可液化土层,在土层中加入抗腐蚀性和防渗性能比较强的材料,经过夯实处理能限制材料的流动。
        2.5处理膨胀土和淤泥土的技术
        淤泥土有着触变性大和流变性大的特点,承载能力弱、渗透性较小而且容易被压缩。利用主动挖出淤泥土的方式开展施工,而后填入置换层。利用这种方法有着成本高和周期长的特点。同时,也能使用强迫换土的方式,利用抛石挤淤的方式。这种方法适合三角洲、湖沼等冲击物形成的区域,同时还要保障现场石料充足。把淤泥挤压到其他区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底的强度,这种方法有着施工快速和简单的有点。
        膨胀土失水会收缩开裂,遇水会膨胀,会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对此,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第一,计算换土深度和勘探,挖除膨胀土,使用灰土换土,也可以使用非膨胀材料。利用换土的方式,有利于改进土基的性能,保障整体的承载能力。第二,桩基方式。如果膨胀土层厚度比较大,利用桩基技术能解决问题,利用桩基把荷载传导到肺膨胀土上。第三,改良土质性能的方式。分析膨胀土的性质和成分,加入化学制剂和非膨胀材料,消除膨胀特性,利用石灰或者水泥等提升性能。利用隔水法能发挥一定的效果,提升地基的稳定性。第五,预制膨胀的方法。在土层中加入水,这样能保持土层的高含水率,保持体积不发生变化。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在需求特殊的情况下要组合使用。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施工是关键环节。地基施工中,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应经过勘察分析发现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施工。为了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应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加强对经验和技术的总结。在施工中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结合数据和施工情况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贺仕能.刍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169-170.
        [2]高淑丽,李玉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1):133-134.
        [3]吴天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