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将隐藏信息测试法(CIT)大量应用于实际案件的国家。日本CIT在实案中的应用涉及各种案件类型,且与传统CIT相比具有鲜明特色。本文就日本CIT实际应用的现状、应用特色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隐藏信息测试法(CIT);日本;实案应用
1 日本隐藏信息测试的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已经不再使用准绳问题测试(CQT)这种世界上最常用的测谎方法,隐藏信息测试(CIT)成为了日本心理测试技术测试的唯一方法,并且使用该方法获得的结果已被法庭接受并成为证据使用(Matmata, Nittono, & Allen,2012年)。日本警察总部的法医科学实验室,每年约有100名CIT测试员进行大约5000次CIT检测。并且这些测试员必须在法医科学培训中心完成3个月的专业培训课程。在日本使用CIT进行的心理测试技术检查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犯罪,包括谋杀,入室盗窃,入店行窃,财产损失,非法吸毒和肇事逃逸事故。
2 日本CIT应用的目的
由于每个犯罪分子动机不一,所犯罪行各不相同,[改写]有时警方并不总能获得适当的物证,已经承认有罪的一些嫌犯可能并不总是完全认罪,即使[嫌疑人]嫌疑人完全认罪,也可能会无意中遗漏某些细节。更有甚者,有些嫌疑人可能作出虚假供述,或者可能根本不会说什么。因此,为了明确详细的犯罪事实,确定受测者是否撒谎不再是日本心理测试检测的主要目的,而将重点转向了调查受测者是否具有犯罪相关的记忆及通过CIT确定下一步的侦查方向。
2.1 提供起诉证据
在日本使用CIT的最典型方式是提供起诉证据,即揭示受测者是否承认只有犯罪者才知道的特定事实。例如,在一个假设的纵火案例中,初步调查确定了以下事实:火灾始于酒店放被褥的房间,并在该房间内检测到少量煤油。调查人员发现了一名潜在的嫌疑人,是一名前雇员。审查员可以通过询问例如“火灾从哪里开始?”或:“罪犯用什么燃料放的火”,这样的问题来判断他是否涉案或知情。
如果受测者在与犯罪相关的案件信息问题上有特异生理反应,则审查员可以判断受测者识别出了只有犯罪分子才知道的犯罪相关信息。这些证据可以支持后续案件调查,包括对嫌疑人的讯问和进一步的起诉。
2.2 寻找新的证据
物证在进行案件调查时非常重要,它是犯罪起诉的重要根据。CIT有时会有效使用搜索问题[去]从已经供认的嫌疑人那里获得新的物证。
[去。改为:例如]例如一起涉及对现金运输车的攻击抢劫案。犯罪分子已经被捕并承认有罪;然而,还没有找到被盗的钱和他们的武器。一名罪犯做出以下供述:“我们用刀截获了一辆现金运输车,偷了很多钱。但离开现场后,我开始感到害怕,然后把这些钱烧了。并把用过的刀给了我的同谋,我不知道现在这把刀在哪儿。”[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了找到仍然存在的被盗货币和使用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找到正确答案,审查员可以提出例如“偷来的钱现在在哪里?”“你是怎么处理武器的?”[去]等各种可能性的搜索问题来寻找答案。在通过CIT后,进行进一步调查以获得有力证据。
2.3 确定嫌疑人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普通刑事调查,无法确定所发生犯罪的性质或作案人员的角色,这时可以通过CIT检测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一名老妇人被发现死在她公寓的床上。调查人员无法确定该妇人死亡的原因,因为她的身体已经腐烂,医院的记录也无法确定可能的原因。她的儿子似乎对此事有所了解,因为他有时会来照顾她。但他表示,在公寓老板通知他之前,他一直不知道母亲已经死了。这名妇女可能因疾病或年龄而单独死亡,但是,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为确认情况,可以先对她儿子起进行CIT。审查员可以提出例如“ 你母亲的死亡是否和你有关?”等筛查问题,并根据侦查所得线索,来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
2.4 辨别无辜者
如前所述,日本的CIT主要是为了揭示受测者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CIT在辨别无辜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一名女性走在路上,在她身后一名男子突然对她实行猥亵,当受害者尖叫时他跑开了。警察在调查时发现了一名看起来很可疑的男子,他在离犯罪现场不远的地方徘徊。这名男子因此被警方讯问,但他坚称他只是四处走走,并不知道袭击事件。为了确认该男子是否涉案,可以使用诸如“犯罪发生在哪里?”“罪犯如何触摸身体?”和“受害者如何反应?”等问题对其进行CIT测试,以便测试员可以评估受测者对案件信息的认知。如果对任何关于犯罪的问题都没有明显的反应,那么审查员可以得出结论,受测者与案件无关。
3 日本CIT实案应的启示
尽管CIT已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有效地使用并吸引了外国研究人员和主测者的注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在现场检查中解释结果时应使用适当的统计评估。虽然2012年Matsuda提出了一种灵活,适应性强的方法,称为动态混合物分配方法(松田,广田,小川,?Takasawa?&?Shigemasu,?2009年)。但CIT结果主要还是基于审查员的主观评判。有必要对CIT领域应用更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其更具科学性;二是在研究内容上仅仅选择了犯罪情节测试题做为研究变量,并没有考虑其他也能为涉案人认知的问题作为研究变量。这使我们尚未全面了解哪些因素可以加强受测者对与犯罪有关信息的反应,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应用过程中得以加强;三是,如何获得公众对CIT的理解。有些人对CIT持怀疑态度,因为传统的测谎仪检查都采用CQT的形式。其他人认为CIT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为他们只在电视或电影上看到过它。因此,为受测者提供事实,并通过各种机会告知公众CIT的权威性也刻不容缓。
因此,我国心理测试技术领域应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心理科学的原理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使其在刑事侦查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Ambach W, Gamer M. (2018).Physiological measures in the detection of deception and concealed information. In: Rosenfeld JP, editor.Detecting Concealed Information and Decep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范刚,王昊.隐藏信息测试研究与应用.(2015).中国司法鉴定,0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