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岗位胜任力管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龚珊华 彭晓燕 罗庆抒
[导读] 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企业在员工培养
        摘  要: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企业在员工培养遇到的问题出发,建立以岗位规范化、素质评价模型、多岗位胜任力提升等管理板块为主的一套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及多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方法,为同类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员工培养

引言
        随着企业装备水平的提升与趋同化,企业硬实力越来越难以有质的突破。但人才队伍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成本逐年升高的大背景下,员工综合素质培养与岗位胜任能力已变成愈加重要。
1方法推进背景
1.1现有岗位规范难以满足新进员工快速上手的需求
        虽然岗位说明书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但岗位说明书仍不够规范细化,各岗位建立的工作流程节点不清晰。原有岗位说明书基本上是由人力部门编写,缺乏全员的参与。新进员工或岗位变动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熟悉掌握新接替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要求,从而影响部门工作进度和绩效。为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做就会的岗位规范手册和工作流程。
1.2现有员工手册难以满足指导员工工作的需求
        企业各岗位现行的员工手册是依据以往的岗位职责演变而来的,现场使用的版本不一,内容相对粗放,用词比较含糊。比如“做好、积极主动、协助、配合”等词都出现在岗位说明书中,没有从时间、数量、质量、成本四个维度去体现工作的标准,要达到的要求。
        基于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近几年,企业推出了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岗位胜任能力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2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岗位胜任力管理主要做法
2.1岗位规范化手册的建立
        建立健全《岗位规范化手册》,包括统一岗位规范化手册格式,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标准及要求,使新接替人员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很快胜任工作岗位。通过深入各部门进行岗位能力要求调研,制定完善岗位规范化手册模板。模板涵盖岗位分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输出、绩效标准、工作流程、岗位执行的制度/标准,提出了对员工岗位胜任素质的要求。选取各部门重点关键岗位先行进行岗位规范化手册编制试行,最后以点带面,在部门其余岗位推广铺开。
2.2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要求将胜任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按内容、按角色或按岗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每项内容建立起清晰的关键行为描述,通过这些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描述来体现员工对于该项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序,是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
        1、建立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总体框架
        企业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结合企业特点,按照现代企业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设计原理精心组织、科学分析、系统设计,建立企业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总体框架,即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分为:企业核心素质、职类通用素质与岗位专业素质三大部分。
        2、岗位胜任素质调查分析与素质提炼
        为科学地界定岗位的核心素质、通用素质、专业素质,构建与公司发展战略、核心价值文化相适应的核心素质库和岗位素质模型,企业按照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原理和流程,开展了岗位核心行为素质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流程如下:
        A.在对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梳理后的岗位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研讨确定各系列岗位的标杆岗位;
        B.搜集这些标杆岗位近年的优秀员工代表,以标杆岗位的优秀员工作为核心素质行业研究对象,全面开展岗位优秀员工的行为访谈,收集各标杆岗位业绩优秀员工的关键行为;
        C.根据优秀员工行为访谈收集的岗位优秀员工关键行为,结合国际通用素质辞库,设计岗位行业素质调查表,组织开展岗位行为素质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的拟订
        分别拟订专业素质、通用素质、核心素质分级词典。根据先前确定的素质模型框架,运用标杆岗位行为素质调查与分析结果,采取标准化的素质提取技术,系统提炼形成由公司核心素质辞库、系列岗位通用素质辞库与岗位专业素质辞库三大类构的岗位素质辞库。形成企业的素质辞典,内容包括编号、指标、定义、行为特征和行为分级。
2.3岗位胜任素质测评
        1、采用360度方式对岗位员工进行测评
        根据“管理者必须具备识人能力”这项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以岗位任职人为中心,以直接上级主管、直接下级、同部门与跨部门同事为补充的360度的企业内部测评法,全方位地综合评价并反馈任职员工与岗位胜任素质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序,提高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岗位规范化管理手册和素质词典描述的内容,结合素质词典中的定义和对应的等级,根据部门设计的岗位胜任素质测评表,由领导和员工对其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的结果运用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与培训需求的调查,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
        2、岗位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雷达图,将员工的岗位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和查找每个员工的优势与劣势,并告知员工。企业各部门通过收集并记录员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秀的表现,结合月度绩效合约及自评结果,对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通过绩效面谈的方式将分析的结果告知员工。让员工了解近段时期内工作中取得地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加以引导和辅导,让员工有改进的方向和动力。
2.4多岗位胜任力改进提升运作
        实施岗位胜任力提升,则是由各岗位人员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及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申报B.C岗位,经审核确定培训期限及目标后,采取“以师带徒”、岗位轮换等形式开展多技能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员工多岗位胜任力,以及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也为企业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更好地发现、培养、锻炼“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做好企业改革发展的人才储备,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富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通过多岗位的磨炼,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1、员工岗位胜任力改进提升培训系统策划
        按照员工的岗位胜任素质分析的结果,企业能清晰地掌握各岗位任职员工的个性缺失和所有岗位员工素质共性缺失,并围绕数据需求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方案,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避免了盲目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培训需求管理、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方式、制订激励措施四项具体做法。运用岗位素质模型确定的素质行为标准评估培训效果,激励参加培训人员,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能胜任岗位的目的。
        2、开展岗位交流锻炼
        按照岗位相近原则,制订B.C岗的培训对象、期限、目标,各岗位人员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及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申报B.C岗位锻炼需求。人力部门按批次制订具体交流锻炼计划。员工多岗位交流锻炼期满后,应形成个人工作总结报人力部门,由人力部门牵头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结果提交厂部审核并进入个人成长档案。
        3、开展管理提升班活动
        基于岗位测评的结果,企业组织开展管理提升班活动,在确定学员的基础上,明确培训的方式,选择培训内容,制订详细的学习步骤,配套培训效果跟踪和考核办法等内容,来丰富企业管理人员和后备人才的管理理论知识,增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后备人才的综合管理技能和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5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岗位胜任力管理实施效果
        1、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规范化手册,使岗位要求一目了然。既可以使考核更公正合理,又可使新接替人员很快能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建立胜任力等级词典,员工清楚自己哪些能力素质较好,哪些急需改进,使改进方向明确、目标具体,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开展一岗多能培训活动和管理提升班活动,能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了组织目标不受影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