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高伟
[导读] 随着汽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尾气排放进一步破坏了城市生活环境,
        摘要:随着汽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尾气排放进一步破坏了城市生活环境,而燃油车所使用的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价格也会随着储量的减少而不断抬升,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既体现着我国对于环保领域的重视,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产品生产细则、入市标准及流通和回收方案,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标准和法规更加健全,让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并对产品的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是一条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1.1规模有待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 2019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表现较好,但不难发现车企数量虽然在国内领先,但是市场估值较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地位有待提升。
1.2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状况
        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汽车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下,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和管理政策,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涵盖宏观综合政策、推广应用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基础设施政策、行业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一贯的,力度是逐步加强的。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组合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3盲目发展问题突出
        社会各界投资意愿较强,在对自身产业基础不做科学客观的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产能过剩风险。
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议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2.1技术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继续给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支持
        建议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在税前摊销。对于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建议购买时给予增值税减免政策。
2.2政府牵头,校企合作,突破核心技术
        应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8+5+5”产业体系布局中的八大优势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以及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作为主导机构,应以主动姿态牵头校企合作,企业学校、科研院在政府主导下共建新能源创新研发平台,依据全省汽车产能和实际市场需求,整合高校、企业研发资源,通过引入高端研发团队,建设省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吸引全国汽车产业高端技术人才集聚,推动优势技术在贵转化,联合研发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突破自主品牌整车控制和三电控制核心技术,尤其是三电零部件技术的研发,改善动力电池因电芯零部件技术缺陷而制约其发展,提升全省创新研发能力。
2.3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氢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其制造和使用过程污染小,相对于电池的使用有更大的优势,其效率虽然比内燃机高很多,但是和锂电池以及液流电池相比相差太多。氢能源的储存和运输是最大的痛点,因此安全要求极高,即使高压运输,占用体积也很大,需要超高压运输,对压缩机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氢气的经济运输半径很小,而产氢的地区通常又与用氢的地区相去甚远,由于储运困难,加注站的建设难度也极大,因而现在很多加注的设计也是用甲醇或天然气现场制氢,同样消耗着化石燃料这一不可再生资源。不解决运输存储困难的问题,氢能源就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不被消费者接受,其安全性也会被消费者质疑,不消除消费者对氢气的恐惧,就不会在消费市场有实用价值。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氢气的储存与运输技术,保障氢能源的安全使用。
2.4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
        建设在国家提倡“三去一降一补”的指导下,省应找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位,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比例,扩大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产量中的占比,可借鉴学习国外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汽车企业的运作模式,学习其合理的产业布局,主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在补强产业短板同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系统 (50%)、底盘 (14%)、 白 车 身 (5%)、 内 饰(15%)、 电 子 电 器 (9%)、 其 它(7%) 等零部件成本构成,做强本省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此外紧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完善其零部件其配套体系,推动其配套体系开放式、本地化发展,进一步提高配套水平。
2.5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车辆运营
        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公交、出租、环卫、公务、邮政快递、城市物流、机场、港口等领域车辆,要鼓励这些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给广大潜在消费者做好示范。同时增加政府行政用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车型采购数量,既可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表率,又更有助于增强潜在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2.6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紧密结合“四新”政策,在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等方面找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需求,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调动社会资本,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环节,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孵化、销售平台。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力争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指标保持全国前列。三是要加快共性技术攻关,在电池储能、续航方面等全球共性技术方面,积极探索,采取揭榜制,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型产业,各国都处于摸索探索时期,这正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机会,一个领先的机会。一定要埋头苦干,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性成绩。四是要差异化特色发展,引进更多有较强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和总部项目。根据各区发展优势,找准各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位置,制定符合当地的发展策略,在协同中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五是要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政府带头采购次年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发展改进机会;在物流、公交、网约车等领域加快应用。六是要着力培育本地品牌,推动整车集团转型升级和优质车型导入生产。想要在新的战场赢得胜利,必须尽快在全球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在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上有突破,在标准规范上、检验检测上获得发言权,逐渐想成地标品牌。
结束语
        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转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这涉及到发动机动力变革、科学界技术变革、社会生活方式变革,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新洗牌调整,指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提出了在企业研发、政策扶持、公共服务、新能源车辆使用等方面继续给与政策支持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红菊.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未来关注点[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12):154-155.
[2]高姝.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24):56-57.
[3]肖丽丽.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发展政策研究[J].营销界,2019(52):142-143.
[4]黄艳会. 新能源汽车发展迎长期利好[N].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12-27(A07).
[5]杨忠阳.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稳中求进[N]. 经济日报,2019-12-26(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