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30519850730XXXX
摘要:为确保生态文明思想能够得以切实落实,则需对我国现有国土空间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实现对山水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及综合治理,这项工作将会成为自然资源部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创新方法,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1.面临的机遇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明确指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将统一由自然资源部门行使所有者职责,并将由其统一管制我国现有土地的用途,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以整合最初的多部门的相关职能,为山水林田湖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法律及组织保障。为确保生态文明思想能够得以切实落实,自然资源部又发布了一些列的文件,明确指出了未来某一阶段内的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1)全面开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我国现有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意图的落实。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规划依据。(2)自然资源部所制定的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一些列文件,启动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并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对于自然资源部而言,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将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门现有的土地资源政策(如占补平衡、空心村整治以及增减挂钩等)可有效拓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资金渠道,这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2.1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当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主要由自然资源部在推进,而各级政府部门却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同时自然资源部也尚未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2.2依然存在政策壁垒
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有关农业、生态政策、规定尚不统一,自然资源部门内部的一些政策尚未完全打通,进而使得各项政策的综合效益尚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2.3资金匮乏,指标收益低
与江浙等沿海地区相比,我省的财政资金相对较为紧张,加之部门资金整合性较差,在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公益性资金较少且指标收益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上述这些问题都将会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
2.4思想认识不足
当前,我省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才刚刚起步,社会大众以及各级政府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等都尚未认识到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不是要项目就是要资金,但是绝大多数部门都尚未明确项目建设的内容及实施模式。加之社会大众尚不了解综合整治的内容、目的,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3.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创新方法
3.1思想观念创新
3.1.1坚持目标并以问题为导向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好工作,抓好落实”。不论何时,都应坚持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及社会大众的意愿,对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应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3.1.2高位驱动不遗余力
应建立一支由省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省级领导小组,以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同时,该小组内还需设立专门的自然资源部门。此外,还需出台一些列的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相关文件,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求各职员必须清楚掌握各级部门、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打破自然资源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境,搭设以政府为主导、自然资源部门搭台、各部门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以共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以确保乡村建设的繁荣创盛。
3.1.3加强政策整合
整合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产权制度、指标转让、耕地保护、规划计划、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并创建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新政策,并将其与旧的政策融合与一体,以确保在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各项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3.2体制机制要活
3.2.1敢于打破政策壁垒
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打通各项政策间的通道(如土地规划、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定村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结余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可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同时,乡村应使用指标收益落实村镇的各项振兴战略,以调动基层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来。
3.2.2确保资源资金平衡
为确保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资源及资金之间的平衡,则必须将结余建筑用地及补充耕地的收益用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中,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此外,还需创造各种条件,以带动社会资金及产业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同时还需将资源、资金平衡,为我省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选址、立项创建重要条件。
3.2.3创建灵活多样的组织模式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可以由县级政府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进行,具体的组织和实施可以以多种模式同时进行。通常会采取以下模式,如乡镇组织、村组组织、流转后的承包方组织及EPC模式等,在确保人民群众权益的前提下,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组织模式,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3明确工作要点
3.3.1加大整合力度
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土资源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案,以协调各部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相关工作,以便能够将各类工程整合在一起,集中管理、布局,同时,自然资源部门还需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以促进补充耕地指标及结余建筑用地的指标交易,利用指标收益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确保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序进行。
3.3.2加强示范引领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应先创建试点区域,在此过程中,应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技术指导培训,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以形成示范引领。现阶段,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就是试范村镇的选址。
3.3.3重视基础建设
必须进一步研究、探索各类土地的空间置换及布局优化以及城乡土地要素有序流动、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等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以建立健全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工作体系,同时,各级土地整治机构也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引导。
3.4强化服务指导
无论是政府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还是企业,其都有可能成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参与者或者获利者,所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并不断提升自身观念,同时还需加大宣传力度,以确保农民、农村经营主体、社会化力量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获利方能够清楚认识到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惠民利民措施,以确保各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并支持该项工作的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则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山水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及综合治理,确保我国现有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为乡村振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波.陕西省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综合效益的成本估算[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6):157-164.
[2]王伟,贾文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中国国土,2019,05:29-31.
[3]朱英利.基于生态化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J].新农业,2019(13):100.
[4]陈铁雄.开展土地整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以促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N].浙江日报,201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