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途径研究 刘海松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海松
[导读]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  650500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村民生活保障的基本水利设施,长期以来,它对村民都发挥着农田灌溉、防洪防汛、生产养殖、生活饮水等综合性的作用,满足了村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本文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来寻找应对的策略,让村民的用水得到保障。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安全,逐渐提高水利工程安全性,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也是提高用水效率的关键。因此,需分析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1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
        1.1长效管理意识淡薄,投入少难以全覆盖
        长效管理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各地县、乡(镇)两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不高,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靠市场,由农民自己掌握,对农村水利工程的依赖降低,从而导致人民公社时期冬春两季组织的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和建设也不同程度间断。即使在清淤除草的过程中只除掉杂草和污染物,这样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难以让农村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与此同时各地对农村水利工程日常管理的费用也在减少,各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由于认识和资金的双重不足,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盲区。进入新时期以来,各地水利部门虽说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许多好的方案也无法落实,许多管理目标也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随着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工作的重视,每年都在不断地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责任进行了强化,但是基层管理单位并没有将农村水利生态管理完全落实到工作之中,其效益差强人意,更谈不上进行长效管理。
        1.2长效管理职责不清,机制缺失工程损坏
        农村水利的特点是项目较小且较为分散。虽然省、市、县(市)水利部门都非常重视,但是他们远离农村水利工程,只能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权移交给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其管理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不如过去的集体管理。随着我国农村的村镇逐渐合并,各级干部人数在逐步减少,村镇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也出现疏于管理现象,加上村镇调整后人员变动大,新的责任制没有及时落实,甚至出现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真空,导致一部分农村水利工程损毁,抗灾救灾能力下降。特别是农村土地实行二次流转后,各地村镇没有及时调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签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管理责任状,明确长效的职责分配和奖惩制度,同时对农村水利工程受损部位及时维修,以便正常运行。
        1.3前期工作深度不够,“人、财”有待改善
        农村水利工程比较小,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要求不是太高(一般水利丙级),但在设计、规划的时间上要求比较高。在加上前期的经费、人员的短缺,在设计与规划上往往就会出现规划时考虑不周全,设计步骤简化的现象。例如,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前期地势勘测简单化,造成了设计也简单化,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一些实际的困难,不得不更改规划计划,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
        2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的途径
        2.1创新管理人员的培养方式
        在农村水利工程的设计上,要不断提升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首先,在施工前不断吸收专业的设计人员,并准确核实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并通过测试进一步检测其实际设计水平,择优录取。其次,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最后,对相关设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
        2.2合理、科学规划,创新管理思路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首先就要执行合理、学科地规划,因地制宜,以长远的发展角度去布局,急百姓所想,建百姓所需,达到道建一处水利工程就发挥一处水利工程的作用,让水利工程真正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要对以往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度改革,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优化创新管理新思路,以本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资源进行战略性、长期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规划管理,在追求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村的生态环境,让水利工程可以长期、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3抓好五个重点,推进农村水利设施改革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达到长期效果,必须在管理中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宣传发动,提高全员认识。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着力点放在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上,通过大量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搞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发挥农民作用。地方政府,特别是县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地投身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三是抓好两个典型,发挥带头作用。各地水利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农村水利工程工作中,要切实抓住好坏两个典型,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期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各地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并列入年度考核。同时在人员、经费、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五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改革效果,具体地讲就是职能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监督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2.4协调六个关系,推进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实现由部门管水向社会管水的过渡。(1)要协调好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关系,让农村水利工程正常运营。(2)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治水管水的积极性,实行全民管水。(3)协调好水利改革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坚持农村水利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4)协调好保值增值与滚动发展的关系。积极鼓励经营者在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完好无损的基础上,对经营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配套,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5)协调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妥善地处理好农村水利改革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全面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高度统一。(6)协调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既要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又要兼顾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语
        总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期效益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条块结合、部门联手、长短结合、坚持不懈,才能发挥正常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佑军,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9.22(2);
        [2]张旺南,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途径研究[J],智能城市,2017.10.186(1);
        [3]张海涛,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创新[J],农业与技术,2018.16.56(1);
        [4]石永红.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与解决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9):205-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