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施朗龙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具体的设计工作原则,按照设计目标开展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要素;措施
1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
1.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1 实用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按照当地区域的经济、环境、资源等特点,开展相关的统筹规划活动,结合当地的自然变化特征,充分整合各种元素,全面增强整体设计工作的科学性。由于各个区域的地域特点、经济特点、文化特点、习俗特点等存在差异,因此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确保每个绿色设计的细节都和当地情况相互适应,提升整体设计内容与方案的实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的设计工作需求,提升节能性,增强绿化设计的效果。
1.1.2 和谐性原则
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该重点分析空间内容、耗能特点等,如果存在能耗过高的现象,应该做好改进工作。并应该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特点与标准,统一工作方式,保证整体工程设计的经济性与和谐性。要求每位设计工作人员在绿色设计之前都到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工程的施工条件与具体情况,按照建筑工程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绿色设计方法。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整体的设计工作效果。
1.1.3 节约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节约资源,应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或是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工程的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该结合具体状况,遵循节约性的工作原则,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建设能符合节约性的要求。要求设计人员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通风系统与散热系统的设计方案,降低空间的占用面积,全面提升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有效缓解当前能源供需关系的情况下,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浪费问题。另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考虑隔热功能、保温功能,尽量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应用环保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预防环境污染,打造舒适度较高的空间环境。
1.2绿色建筑设计内涵
绿色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伴随社会能源格局的变化,绿色建筑理念也日益被关注。顾名思义,绿色建筑主要在于突出“绿色”理念,即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最大程度推进资源节约,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从绿色建筑设计视角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绿色建筑资源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必须要在设计中逐一体现,并借助融合化的设计优势,做好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大程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建筑与生态的融合。在设计中应尽量突出融合特征,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消除建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设计的提升目标
2.1 功能性目标
一般情况下,对绿色建筑设计而言,功能性目标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结构设计、使用、运行等方面的功能。在具体设计的工作中,应该按照建筑结构的功能特点与需求,科学开展绿色设计工作。这就要求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考虑室内温度控制功能、湿度控制功能、布局控制功能等,合理开展空间布局的设计活动,保证建筑面积适宜,具有一定的通风性能。
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还需考虑建筑空间维护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设计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区域之内的环境特点,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选择没有污染性、辐射性的原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绿色设计的基本要求,还能完善空间的使用功能,达到良好的设计目标。
2.2 环境性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要求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环境性目标,尽量预防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实际设计工作中,要求全面考虑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规划设计工作方案,在维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各种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实际工作中还需注意,环境性目标的达成应该综合采用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地热能资源等,在各种自然资源的支持下预防污染,从根本上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标。
2.3 经济性目标
建筑工程中的绿色设计应该考虑经济性目标,只有严格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才能在绿色环保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一方面,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全面核定相关建筑的生命周期,严格开展成本预算工作,在整个规划阶段、设计阶段,都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各方面的绿色设计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与设计工作人员应该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机械设备与施工方式,在满足绿色设计标准的同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无论在哪个绿色建筑的设计环节,相关的设计人员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总结设计工作经验,完善设计工作方案与计划,统一相关的绿色设计标准,全面增强整体的设计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需求。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3.1规划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规划设计阶段发挥着基础作用。为了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还要详细调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产业结构、水文特点等关键要素。在细节方面要分析交通、绿化、采光、通风等因素,还要获取地下管线排布情况的相关资料,以保证后续的项目规划具有可行性。在全面考虑基础性因素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设计中有效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设计时要重点考虑通风、采暖、供水等因素,以实现与环境的协调。比如,建筑布局要尽可能坐北朝南,从而使房屋冬暖夏凉,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在建筑设计中针对绿色建筑技术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要采用高性能、低耗损、无污染、耐久性强、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由于存在较多的外部影响,施工条件也会给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带来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要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建筑设计内容加以调整优化。
3.2气候适应性
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需要全面分析建筑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与位置特点,结合外部环境对建筑材料与设计参数加以优化。如果建筑工程位于气候寒冷的北方,建筑设计要保证窗墙比的科学合理,以保证室内的采光效果与取暖效果,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形体合理,形体结构要有效降低制冷与采暖的能耗,提升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由于建筑物的形体设计在节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结合气候适应性采用相应的结构,比如借助坡屋面提升采光效果,并以此消除雨水渗漏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气候适应还要结合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充分发挥气候的自调节功能满足居住者的所需。比如已逐步成熟的被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气候的自调节问题,此项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建筑设计中综合应用了围护蓄热、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方式,建筑物内的温度可以维持在人体最舒适的范围内。在技术应用中,建筑设计要将被动节能与主动节能相结合,以延长舒适时间,降低人为干预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3结束语
近年来,在建筑领域,绿色环保理念受到广泛重视,绿色设计工作随之大范围开展。为确保有效完成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基本性的工作原则,明确经济性、环境性等工作目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式打造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节约建筑工程的资源,降低成本,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从根本上实现绿色设计的目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房启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