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民族文化“四宝”资源与教学的结合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李贵珠
[导读] 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积淀的珍贵精神财富,与我立德树人教育开展方向及教育理念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故而构建马山民族文化“四宝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西小学    李贵珠    530600

摘要: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积淀的珍贵精神财富,与我立德树人教育开展方向及教育理念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构建马山民族文化“四宝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马山民族文化;四宝;立德树人
        一、传统民族文化对立德树人起到的作用
        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为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付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和滋润,使其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丰富的智慧及道德内涵,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传统民族文化思想,无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渗透传统民族文化,还是才人才培养中融合传统民族文化,都能起到增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国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源地,积极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当中,并以传统民族文化为新的立德树人教育载体,通过两者融合发展,进一步为学校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二、构建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课堂的路径探析
        (一)构建传统民族文化相关通识课程
        课堂教学作为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开展的重要基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始终秉承以的育人、以德服人的教育思想,保证课堂这个阵地始终掌握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导之下,因此,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蕴含深厚崇德修身内涵的民族文化之一,将其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环节中,为立德树人教育提供新载体,则有助于深化学校立德教育,提高其教育成效的同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学校可通过融入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将马山民族文化课程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载体,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学生既能够在民族文化教育课堂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又能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美德”、“宁静”与“和谐”等价值内涵。
        其次,在马山民族文化课堂教学环节中,相关专业教师还可通过适当利用马山民族文化,结合壮族的民族习俗,所具备的重要礼节等知识进行融合讲解。通过传统民族文化与马山民族文化“四宝”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立德树人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在第二课堂中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魅力
       第一课堂在与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则是以校园活动为主,在学校立德树人新载体建设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除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内涵,构建传统民族文化课程体系,同时还可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包括景观设计、楼宇布局、建筑设计等逐一渗透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内涵,为传统民族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搭建新的人文精神传承物质载体。


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在校园内部建筑的布局上,应多参壮族建筑格局以及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建筑艺术进行校园布局,多在校园内宣传板报、艺术墙、走廊等地方设计一些关于壮族民族的优良品德与良好道德素养内涵,通过这些途径来提升学校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史校情文化传承、思想道德素养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学生思想感情。同时,还可通过适当在校园内的教学楼、走廊、图书馆、食堂及操场等学生常去的地方,摆设与传统民族文化有关的海报、图片、书法作品,以及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媒介,积极打造“四宝”校园和“四宝”氛围,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且富有传统民族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还应多在校内组织开展一些传统民族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如“四宝茶话会”、“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征文比赛”、“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大讲堂”、“马山传统民族文化与民俗习惯交流大会”等诸如此类校园活动,并根据实际办学情况在校内成立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社团,为学校学生提供诸多社交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文化品鉴层次。并使其通过参与此类社交活动不断提升个人内在修养与规范个人言行,使其逐渐养成友善待人、乐于助人、敬业乐群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品行。
        (三)在社会实践环节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
        社会实践环节相当于学校立德树人的第三教育课堂,在此教学环节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思想理念,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展现传统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德”、“礼”、“美”等思想观念,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传统民族文化与立德树人育人效果,实现学校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在社会实践环节中渗透传统民族文化,还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与知识体系,开拓学生视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内涵内化于心。首先,相关学校应积极整合优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联合政府、社区及行业等各部门单位,共同打造传统民族文化立德树人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带领学生到相关社区参观,明确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与名族文化有关的政策条文,掌握传统民族文化在我国时代发展背景下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与历史阶段。通过参观这些实践调研活动,使其明确掌握传统民族文化第一手资料,并进一步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其次,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学校还应教育引导学生恪守诚实守信的基本行为准则,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能够诚实做人和踏实做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文化专业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新载体建设当中,可通过在名族文化教育体系中融入“四宝”文化特色,构建传统民族文化相关通识课程,在第二课堂中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魅力,构建茶韵校园和在社会实践环节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固和提升传统民族文化育人效果等三方面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潘锦妮.立德树人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构建与研究 [J].教育周刊,2020,6(01):24-27.
[2]刘红蓉.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调查及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01):38-41.
[3]高玉.一朵“幸福花”蕴涵的学习增值探索 [J].四川教育,2019,20(04):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