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刘伟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还规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湖南株洲市景弘中学 刘伟 4120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还规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初中数学的抽象性要求它不能用传统的方式授课,而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完成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一种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被动接受的方式相区别。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
        如今初中数学教师的认识还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赞同,尤其是学校的大半部分教师年龄层次大,被传统教学方式深深的影响着,所以对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误解。当然,也有很多教师课堂上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都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和作用,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应用。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很多初中生会借此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造成成绩好的学生依然好,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进步,所以距离理想目标越来越远。
        2.小组合作学习流程设计不周全
        首先,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对其流程没有做到详细的设计,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所以过程缺少管控,人员分配不均衡,并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题目很不合理,大多数教师设计的题目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困难,设计的过于随意,甚至有些题目完全和课程内容不符,降低了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1.让合作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与组内互助相对应的便是组间的竞争。竞争不仅能够带给教育对象更多的紧张感,还能促使每个参与人员在高度紧张的刺激下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表现出超出一般水平的状态.此教师应鼓励组间实施友好的竞争策略,在竞争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技巧,从而在自主动力的促进下高效实现素养的锤炼。如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在教师基本完成了既定内容的传授后,便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计算竞赛活动。教师可提前将竞赛时长、判定依据讲明,让学生参照标准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练习,以此进一步提升自身对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此后,教师可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开展竞赛活动,充分检验教育对象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竞争中表现优异的个体,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明确其突出的特点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而对于表现还有待提升的个体,教师也应以肯定为主,同时策略地指出其待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将会在更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发挥个体能力,并不断努力优化自我,最终实现理想的提升效果。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把握小组合作时机
        第一,在学生需要动手以及探究时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依靠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定义。第二,遇到易混淆知识点时小组合作。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但学生还是理解得不透彻。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透彻理解知识点。
        3.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实施团队互助模式,并不是意味着自身的职能得以弱化,反而在此模式下,教师需发挥更重要的职责。在学生开展组内学习时,教师看似以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活动,而事实上则需随时关注每个小组内部讨论的状态并发现共性问题。针对小组整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专业的引导,或对思路的偏差给予及时干预,或及时调整讨论的状态,维护整体环境等,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统筹各讨论环节。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团队集体搜集几何图形的例子,并总结特征。在讨论中也会呈现出观点不一的情形。有的教育对象认为几何图形应指平面形式,而有些则坚持指立体形式。面对类似的争论,教师应鼓励不同观点充分表达和阐释,最后再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在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让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独立地位。
        结语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初中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感受,只注重了成绩的高低多少,因此初中生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习本是师生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鲜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与初中生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合作等,给予适当的鼓励,并且引导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汤小丽. 刍议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539-540.
[2]孙云娟. 生态课堂,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及有效条件创设[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98-101.
[3]满红英.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740-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