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形成原因具有先天性遗传的因素,同时也有用眼不卫生等后天因素。高度近视的近视情况严重,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高度近视还有很多临床并发症。一旦高度近视形成后就很难挽回了。所以当确诊高度近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日常的保健措施,避免度数再增加,预防严重并发症。
一、什么是高度近视
医学界仍然在研究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多数情况下高度近视是遗传的,单纯的近视到了一定的度数就不会再增加,但是病理性的高度近视度数会不断增长,甚至达到1000度以上。高度近视戴眼镜很难矫正,度数越高越可能导致遗传。随着人们用眼时间延长,不良用眼习惯的发生率较高,近视已经成为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疾病,也是世界上第3位低视力眼病,近年来近视发病率在逐渐增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近视国。高度近视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导致的失明率仅次于白内障。我国高度近视失明率达到10%左右,高度近视可以引起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等。在45岁到60岁之间的年龄中,是导致双目失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近视患者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50%以上,约有5%高度近视的患者,目前高度近视患者数量也还在增加。高度近视是一种病理性的近视,比正常人更易发生眼底病变。眼底病变的本质是眼轴拉长,眼轴拉长后脉络膜血管也拉伸,发生退行性改变,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从而导致视网膜变形萎缩、脉络膜变形萎缩,这也是引起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由于眼轴拉长之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很难发生相应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视网膜劈裂,视网膜变形萎缩等,还会引起黄斑损害导致黄斑出血,这也是引起视力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度近视怎么办
高度近视一定要注重日常的细节,在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加以重视。近视程度是按照度数划分的,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近视大于400度就可以成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仅带来的是视力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眼部的病理变化,所以说高度近视不仅是近视,更是一种病理性的近视和退行性的近视眼。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较为脆弱,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很容易受伤,这就是为什么高度近视为什么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就是为了预防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落时没有疼痛感,只会感觉到视力显著下降,眼前有黑影。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视网膜脱落了,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疗。
1.高度近视患者要注重用眼卫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手机和电脑的应用使得人们养成很多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用眼时间过长,盯着电脑或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还有视物的距离太近。通常正确的距离应该是在30厘米左右,但是很多人看东西恨不得贴在上面看,还有很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或看手机,在黑暗的情况下看手机,这种情况下都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从而恶化近视,所以近视的度数一直在涨。要控制观看电视、手机、电脑的时间,每次联系用眼时间不超过2 h,最好控制在1h以内,防止用眼疲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纠正正确的写字看书姿势,保持眼睛距离视物约30厘米。
2.要定期检查视力,高度近视患者必须要定期检查视力,对眼睛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情况下每半年检查一次,主要是检查视力、视功能,另外很多高度近视患者都有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萎缩变性,视网膜脱落、飞蚊症,所以及时检查能够观看是否发生了眼底病变,从而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
3.高度近视一定要避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因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头部及眼睛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作用下很容易引起视网膜的脱落,常见的剧烈运动包括快速跑步、频繁剧烈跳跃、打篮球、踢足球、迅速突然发力和提速的运动等,这些运动都会导致发生一定的视网膜脱落隐患。
4.,除此之外,高度近视不要献血,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变得更加纤细,血管对于人体内的血压变化非常的敏感,在献血时人体的血压会有波动,而且伴随紧张的心情,血压的波动较大,这时候如果高血脂患者献血就会导致眼底血管发生痉挛,使得已经病变的视网膜出现裂孔,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
5.要配合医生进行矫正,这种情况下要到眼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配一个适合自己的眼镜。平时尽量佩戴眼镜,如果具有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采取手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近视防控的手段,主要是屈光矫正,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还有屈光手术(角膜手术,晶状体手术)。除此之外,西医也有一些训练方法,对缓解视力疲劳效果也很不错,比如,翻转拍训练,裂隙尺和立体镜的融合分散训练,直线机,还有近代非常有名的贝茨医生的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
6.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服用服用一些营养物质和神经营养药物,比如维生素A、C、B1等,这些药物也有助于恢复视网膜的功能,有助于改善脉络膜的血液供应,畅通血液循环,降低眼压,这种改变对于保护视网膜的萎缩和退化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营养医学的营养素对视觉细胞和视神经的营养作用,也使得眼底的感光作用更加的完善和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