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人体的组织表面生长出的多余的组织,一般情况下,凡是让人体表面组织生长出来的多余的组织都可以称之为息肉,息肉的种类有很多种,包括腺瘤、错构瘤以及其他肿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但仍然会有恶变的倾向。肠息肉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发生率。肠息肉具体来讲就是就是肠道黏膜表面生长出来的多余的组织突出到肠腔里面隆起的病变,这一类异常生长组织病变就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
肠息肉由于出现的部位的不同也分为了多个种类,包括直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左、右半结肠息肉等,相对来讲,更加重视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也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成人发现的息肉大多为肿瘤性息肉,它的体积大小、组织的结构等等情况与该息肉恶变的可能性息息相关。
不同类型的息肉出现的病因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息肉是一种没有确定病理性质的异常生长组织。一般来说慢性炎症刺激和遗传因素的病因较多。慢性炎症刺激:大便中粗渣长期停留异物可以造成肠黏膜损伤,经常刺激肠黏膜上皮,可能导致细胞产生的量增加,从而导致肠息肉突起。遗传因素:调查显示,当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的患病率明显提高。一般情况下,肠息肉都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恶化的诱因包括了很多方面,年龄的增长导致发病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有就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包括吃饭时喜欢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食物、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会导致发病率的提高,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肠息肉的并发症。
肠息肉早期基本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在早期肠息肉较小,对于肠道的影响较小、患者不会轻易察觉,往往是患者在检查时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时才会被发现。后期会出现较为典型的一些症状:便血或者是出血,出现便血是最为常见的来医院就诊的原因,一些患者也会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出现便血;还有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腹泻和便秘的交替出现;也会出现腹痛的现象,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出现腹痛往往代表着息肉的体积较大。也会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贫血,使患者面色苍白、萎黄、消瘦;腹部膨胀肿块;还伴随有恶心、呕吐、体重下降。
肠息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①部分患者并没有特别的症状,经常是在结肠镜检查中无意发现的;②部分患者排便时会出现各种不适以及便血的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发生肠梗阻、穿孔,这类患者在晚期会有癌变的可能性;③全面性的检查、取材、病理的诊断在后期的治疗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在肠息肉的治疗方面最主要的时手术治疗,但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饮食上改善伙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减少油脂大的食物,经常使用清谈、禁止食用辛辣食物,保持肠道清爽;增加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等等。
药物治疗:只有少数的炎性息肉可以用于息肉治疗,绝大多数肠息肉都是需要进行手术切割进行治疗。在发生其他并发症时会辅佐进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详细的为患者介绍内镜切割手术治疗的优势,让患者了解这个手术比较安全,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保证手术过程的平稳进行,同时也要告诉患者或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并发症时不要慌张,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保证患者的健康,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手术前半小时患者如果有紧张,不安的情绪,可以采取一些放松的策略,让患者时刻保持一颗放松的心态。
术后的护理:手术后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不要轻易下床,这样可以减少手术过后出血的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在饮食方面在手术后的六个小时内不可以进食,六小时后可以进食流动的食物,一天过后可以进食半流食,一周内不能食用粗糙的食物;采用适当的方法保持患者的排便通畅;严禁辛辣、油腻、粗糙的食物,烟酒、茶、咖啡等也不可使用,多食用一些具备清肠、滋润、富有营养的食物。出院在家庭里,一周内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适当活动;保持大便的通畅,多喝水,避免大便干燥造成伤口复发,影响愈合,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仔细观察自身的情况,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沟通,避免意外的发生。
肠息肉在后期具有癌变的倾向,而在早期患者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影响,往往会忽视病情,在发现的时候,医生经常会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在日常是生活中的预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而肠息肉发生的情况多是情况下都是因为饮食的问题造成的。改变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方式、控制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食物,钙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肠息肉形成新的息肉。如果家族内有成员患有该病,应当早期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规律,远离烟酒,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不吃过辣、过油、过期、过热、过冷、变质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可以让肠息肉远离自己,还有其它疾病也会对你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