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梁贵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梁贵
[导读] 摘要:就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至关重要。

        高达建设管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就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至关重要。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活动。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今天,土地整治工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具体是指对自然灾害损毁,不合理利用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确保土地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具体包括土地复垦,土地整治和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实现有效耕地面积的进一步提升,对其耕地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农村增产增收,确保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土地整治是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通过科学完善和有效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实现更高程度的可持续利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我国目前,耕地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只有确保有效落实土地整治工作,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区域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整治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国家粮食安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做好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施工企业应成立土地整治项目部,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综合专业能力、实战经验等因素选定项目经理人选,由项目经理组织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一同前往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进行勘察调研,以充分了解项目的建设地址、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指标等。其次,项目经理要加强与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结合勘察调研资料制定最佳施工方案,以确保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与有序性。再次,当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方案敲定后,项目经理应组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熟悉施工方案,合理部署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制定并细化施工组织计划,尽可能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以提升现场施工的可控度,确保土地整治项目能如期高质量完工。
        2.2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公开性
        首先,由于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到土地资源,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在具体工作中还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要提高项目的公开性,在项目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张贴通知,或者通过政府网站的方式进行公示,还可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自媒体对项目消息进行发布,从而使人们都能够了解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其次,在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同样需要保证公开性,例如在进行项目招投标中要公开招投标流程、招标要求以及投标结果等等都要进行公开。而且项目的采购流程也要公正公开,物资的采购要进行细化,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从而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群众基础。
        2.3加强资金拨付管理
        如某县采取相应措施,主动加强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一是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履行劳务合同情况,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供应商款项的,一律暂停拨付后续工程进度款,直至整改完成。二是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后、拨付工程尾款前,将拟拨付的工程尾款情况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公示,接收群众监督。三是对因特殊原因造成农民工工资、工程材料费以及机械设备租赁费用未及时拨付的施工单位,要求他们授权并参与签证,由该县国土资源局直接拨付给农民工和债权人,待债权债务纠纷解决后,再与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结算余下的工程款项。四是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直接上报主管部门拉入“黑名单”,限制一定年限的从业资格,形成了对恶意欠薪企业强大的威慑力,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4实施评价方法
        就耕地经济、生态环境和耕地自然属性而言,分析土地整治为耕地质量造成的相关影响,完成指标筛选。在对耕地自然地质进行质量评价时,基于以往工作经验选择土壤类型和地学特征等指标,通常情况下,土壤类型和地学特征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程度的静态特征,会由于人为因素发生改变。就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如果要科学评价耕地利用效率,可以选择使用耕地条件,耕地条件的科学性对其农田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影响,进而会进一步影响耕地高产稳产目标的科学实现。就生态环境评价而言,可以选择使用生物特征和健康状况等指标,以上两项指标具体是指土壤有益微生物和污染情况,能够科学反映耕地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耕地自然指标之外的其他指标均会在一定程度内受到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动态性,施肥情况和灌溉情况可能会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具体进行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地块耕地条件,土壤特性和地形特征进行加权求和,进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分值。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需要累积各种状况系数,也没有受到污染的耕地为基础累积不同标准,获取环境状况系数。对于部分无法定量化分析的因素,还需要科学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具体进行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基于相关资料和专家及建议分析指标重要程度。
        2.5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管理
        土地整治项目施工阶段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土地整治项目逐步形成为实体的过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影响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严格把控工程建设材料质量,结合施工方案控制好施工工艺与施工进程,确保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开展每一道施工工艺与工序,同时应加强对施工验收与操作流程的抽查与监管,以避免重工期轻质量现象的出现,在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如期完工的同时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2.6严格实行监理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确保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标准。2)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把关,取样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3)随机检查各项工程,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记录施工日志。工程监理进行月总结和报送、实施单位进行每季度总结和报送,及时了解工程情况并进行施工指导。5)实行年度中期检查汇报、年终综合检查和总结制度。6)推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进入下阶段工作之前现阶段工程必须验收合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并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以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2.7提高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
        在整个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决定着项目管理质量,因此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理论知识、意识形态实际操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建设,强化管理人员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认知,引导管理人员对项目的重视,其次,给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让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用相关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并且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一次来推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有序开展。
        结语
        结合上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对策进行解决和处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制,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等等,从而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冬.浅谈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54,30
        [2]罗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监理办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7:186~187
        [3]王燕鹏,巩玉虎,赵跃伦,张黎芹.土地整治项目科技化管理的探索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8,34(3):7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