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13期   作者:时培豪
[导读]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
        摘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从模板设计施工入手,介绍了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方法,文章最后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施工与养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用建筑工程是人们生活和公共活动场所,与人们的生活休闲息息相关,涉及公众安全和利益,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和探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适用,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维护公众利益。我国在民用建筑工程主体工程中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施工人员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模板设计与施工
1.1  模板设计
        为了保持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有必要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是按设计要求制作的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模板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按照设计规定的尺寸、位置浇筑成型,并承受自身的重量和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按材料可分为建筑模板,覆膜板、多层板、建筑木胶板、双面复胶等。模板的设计质量决定了混凝土的外观效果和内部质量,设计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既要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也要保证模板的利用率、安装拆卸得到难度,同时还要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
1.2  模板施工
        在模板正式安装前,需熟悉模板设计图纸,根据现场情况和建筑物的特征,严格控制模板工程与其他工序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综合考虑模板施工方案。模板安装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校准模板位置和尺寸,严格控制模板安装偏差(表1),模板结合点要坚固紧密,避免爆浆、烂缝、错台等不良现象;同时支撑结构必须安全可靠,需要振捣部位要避免出现裂缝、鼓肚等现象;对于一定跨度的梁板结构,考虑其变形宜在跨中位置设置起拱高度;混凝土浇筑后应把握好拆模时间,过早或过晚拆模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裂缝,不利于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模板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变形,同时可在模板表面涂抹润滑油以保证模板光滑,也方便模板拆除。
表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  钢筋加工制作与安装
2.1  钢筋加工制作
        在钢筋加工前,要全面熟悉图纸,明确各部位钢筋的规格及长度,按照设计要求对结构及构件部位的钢筋进行加工制作,在试制无误后才可批量加工制作钢筋。钢筋绑扎焊接要专业人员进行,制作的钢筋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加工的钢筋误差不得大于规范要求。
2.2  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主要包括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安装,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面积及长度确定应根据结构配筋特点及起重运输能力综合确定,在安装过程中应临时加固以避免变形,起吊点应结合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尺寸、重量和刚度确定等。在钢筋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主要对纵向受力钢筋的种类、规格、位置、数量等,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数量、面积等,箍筋的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进行验收,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还需出具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3  混凝土施工与养护
3.1  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在混凝土正式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支撑体系、预埋件等进行检查。保证模板的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规格、位置、数量、接头等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支撑体系是否安全可靠,接头是否紧密牢靠;同时检查预埋件是否安装到位等。
3.2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要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明确施工技术要点、注意施工重点问题。施工前根据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距施工场地的距离、生产能力、运输工具等因素确定商品混凝土制作工期,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采用自由式泵送,用塔吊适当配合,控制浇筑顺序和进度,按照浇筑路线推进振捣,控制好混凝土的厚度,振捣过程中避免造成钢筋移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要控制好浇筑温度,也可以利用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人工降温;另外在混凝土初凝后需要进行二次抹面,以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3.3  混凝土施工后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耗时较长,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后12-18小时后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对掺用外加剂的要养护14天,有特殊要求得到混凝土养护时间甚至需要达到28天。在养护过程中,一般采用洒水自然养护、喷涂薄膜养护及塑料薄膜包裹养护(图1)等方法,其原理都是减缓水分损失以达到养护的目的。在混凝度养护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暴露时间,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在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停止养护。

图1  混凝土塑料薄膜包裹养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起步较晚,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完善我国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炜.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6-18.
[2]苏涛.试论钢筋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重点[J].建材与装饰,2017(45):16-17.
[3]何立健.论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7):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