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现状而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并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的建设基础之一,稳定、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能为整体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分为多个环节,各环节内的施工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中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
1.1温度原因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容易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的水化热,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热量不能传到表面,导致混凝土散热效果差,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热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较大,如果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无法一致,就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一旦其受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载的限度,就会出现裂缝。
1.2施工技术的原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现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不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
1.3地基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地基原因。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由于地基会受到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会导致地基沉降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力,一旦作用力超过了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具体措施
2.1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建筑施工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施工原材料供应市场而言,因为缺少统一、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很多缺少生产资质的材料供应商也都进入了这一市场,最终造成了市场格局混乱、原材料质量没有保证的局面。基于这一特点,施工单位需要严格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进而为后续相关工序的推进落实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1)安排专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并做好其培养教育。让其能够意识到原材料采购工作对整体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影响,进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2)构建规范化的原材料采购流程,加强监督。要严格按照先核准材料供应商生产资质,再检验材料性能,最后再签订供货协议的方式进行材料采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引导相关负责人员将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合理规划好各类原材料的运输路线,使其能够及时入场,以免因此而耽误工期。以上述工作为基础,还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敦促其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3)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要敦促相关负责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严禁为了压缩成本而使用质量没有保证的材料。
2.2浇筑技术探究
混凝土浇筑应保障浇筑工作的持续性,一次性进行结构浇筑;在浇筑前,施工者需进行混凝土的持续搅拌,避免混凝土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并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在浇筑中应重视钢筋、模板等结构的施工,控制好浇筑搅拌、振捣两项工序,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进行作业。
2.3混凝土振捣
以斜面分层布料的分析为例,在相同的坡度下,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一次性浇筑完工。借助插入式振捣设备确保振捣的均匀性,能够显著提高振捣施工的效果。为了确保混凝土振捣连续作业,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在每个混凝土泵摆放区域加设四台以上的插入式振捣设备,分别放置在斜面中点、跛脚方位以及出料方位,从而确保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之后能够形成符合规定的运行坡度。值得一提的是,对斜面中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对相关区域的振捣进行监督,并严格遵循预期设计要求标准对混凝土的插入深度与移动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施工人员需要落实反复振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混凝土收缩变化过程中而带来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凝固后,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拆除构件侧模,并在拆模结束之后对模板实施刷油处理,从而为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温控技术探究
混凝土质量会受温度的影响。为保障施工环节中的混凝土温度,应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如将水泥比例减少,添加粉煤灰等,提升结构强度和混凝土密度,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降低。此外,在搅拌混合材料中,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加水,减少因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施工者可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筑,且适度降低浇筑厚度。当气候寒冷时,施工者应及时进行保温措施,制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和顺序,降低因温度的骤降而带来的裂缝问题。
2.5制订合理的混凝土的运输方案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稳定进行。其中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是施工单位前期要做的重要工作,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外界温度和天气的影响,施工单位在运输过程中能否做好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运输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混凝土的特性不被破坏,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前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制订出合理的混凝土运输方案,在工程开始后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前期制订的运输方案进行运输。一般情况下运输工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可以使混凝土避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混凝土接触不到外界的温度,自身的温度也就不会随着外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次要采取避雨水侵泡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不要接触雨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状态和韧度不受到破坏,由此可见合理的运输方式能有效地保护混凝土不被改变。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并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妍丽,李德锋.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6(4):164,167.
[2]李文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居舍,2019,39(11):122.
[3]刘长明.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7(6):109-110.
[4]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32(8):99.
[5]黄馨.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