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工艺管理线建设过程中工艺管理线的信息细化到现场班组、工位、设备,直接指导生产,强化工艺管控力度,保证工艺设计质量和工艺水平的持续改进进行了详细讲解。
关键词 精益 工位 生产节拍 标准化 生产效率 消除浪费 产品质量 成本
1 前言
制造工艺是制造型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将产品设计转化为产品制造的方法,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工艺工作正是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向上对接设计研发,向下对接产品,现场布局规划、资源配置都是由工艺确定的,只有在工艺开发过程中融入精益思想、应用精益工具方法,才可以在产线规划、产品制造等环节中避免不合理、不均衡、不必要等浪费现象,让精益管理体系更接地气。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消除生产浪费,提高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建立工位制节拍化生产线,进而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工艺管理线建设
2.1 工艺管理线的概念
工艺管理线是以生产节拍为核心,以产品工艺流程为依据,以标准化输入和输出为载体,对生产要素进行完全的、对应的、适当的设计,是实现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的必要前提。工艺管理线的信息细化到现场班组、工位、设备,直接指导生产,强化工艺管控力度,保证工艺设计质量和工艺水平的持续改进。
2.2 工艺管理线的作用
2.2.1 是实现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的前提
工艺管理线通过对生产相关的人、机、料、法、环、测等要素的完整设计,指导生产现场按照设计内容实施产品制造。任何一个环节未明确,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人:根据工位数量和作业需求形成工位作业单元及工区辅助单元,由目前的各个班组根据作业单元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配备相应的作业人员。同时因工位内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保障在于其它资源相对稳定,人员上岗时保证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对工艺文件内容及操作要领进行掌握,为保证各工位资源稳定将在工区设置辅助单元,辅助单元由各班组抽调质量意识、操作能力不良的人员组成,主体负责本班组作业的辅助工作。生产线上每个工位有相应支撑人员名单,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
机:根据工位需求及工位制管理模式配备工装、工具及设备。建立机器、设备等相关工序维护保养记录,关键设备在开工之前有对应的验证记录。建立设备异常管理解决机制、建立设备交接班记录。
料:根据节拍制作工位物料包,满足节拍的工序物料,按工位进行打包及配送,超出节拍的工序物料定义为包外物资需进行二次分解。建立工位内物料管理规范,明确工位内物料清单,明确物料管理的责任人,建立物料交接记录。建立物料异常管理体系。物料运送时有相关储运箱,保证料件不落地。
法:根据作业单元数量配备作业指导文件,满足工位需求的按作业单元进行配备,超出单工位节拍的指导文件,需按工位划分作业流程。工位内需配备作业指导书、作业要领书、作业口诀等相关文件,并进行目视化管理,保证相关文件整洁、内容清晰、不缺页。工位内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明确。工位内配备质量管理6 要素点检记录。工位内有明确的生产节拍、作业节拍标识。
环:按工位作业需求设置工位施工场地,并配备满足相应环境需求的辅助资源。工位内建立环境条件记录,作业中涉及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要求时,要有相应的检测工具,并对环境进行记录。工位内物料、工具、物品应定置摆放,标识清晰。作业过程中应穿戴劳保用品,符合相关安全作业规定。工位内有日常清扫标准,并按标准执行。员工熟悉安全地图和工位隐患点分布情况,安全隐患点有明确的保护措施及管理标准,有日常的点检记录,并有点检记录。重点环境及污染源管理受控。
测:交检环节暂按原交检形似进行,以工序、班组作为交检单位。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及精度等级与工艺文件一致,并定期检查,及时送检。计量器具出现故障时应立即送检,并申报,配有故障记录。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参数应按要求进行监控,并配有监控记录。操作人员按要求进行自互检、并按规定填写记录填写规范、清晰。
2.2.2 是提高工艺研发质量和效率的保障
工艺管理线明确工艺设计步骤、输入输出文件、工艺基础信息、工艺信息化等内容,形成标准化工艺开发流程。针对不同项目只需对产品差异性进行工艺设计,缩短工艺开发周期,提高工艺设计效率。
2.3 工艺管理线的设计原则
2.3.1 依据产品结构特点,确定生产线
产品工艺管理线应针对产品的结构特点,结合公司现有制造资源,选择适合的生产线,减少多品种产品换产过程中的浪费。
2.3.2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制定生产节拍
根据多项目产品项目计划,在满足产品准时交付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产品生产节拍。
2.3.3 围绕生产节拍,进行资源配置
围绕生产节拍,开展工艺布局、工序分割、人员配置、物流规划等工艺设计内容,明确现场生产要素配置。
2.4 工艺管理线的流程
工艺工作承上启下,在前端建立工艺、设计对接流程,介入设计过程,对设计输出进行同步审查,提前了解设计信息,进行可制造性验证,提高工艺准备质量,缩短工艺准备周期。
工艺管理线应针对产品的结构特点、结合公司现有制造资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成本、生产周期、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等诸因素。工艺管理线包括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工序分割、生产(节拍)流程图、物料分割、物料三定、期量设定、物流策划、工艺文件、工艺装备图样、技术条件等。
在后端,与采购、质量、生产等对接进行工艺验证,指导生产实施,实现制造工艺的全过程控制。
2.4.1 生产节拍确定
根据项目订单的总体情况,结合公司制造资源配置,由生产部确定产品生产节拍,节拍时间包含工序检验时间,当检验时间较长时,可考虑单独设定检验工序。
2.4.2 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典型产品结构特点,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工作,围绕生产节拍,开展节拍时间内最小作业单位的工艺流程划分工作,形成工位制条件下的工艺流程图。
2.4.3 工位划分
根据工艺流程图,汇总建立工位明细表,并根据编号原则开展工位编号工作,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位明细表。工位编码由分厂代号+车型代号+工位顺序号组成。
2.4.4 工位作业内容确定
根据产品结构图纸,结合工位划分情况,明确出工位具体作业内容,会同制造分厂形成标准化的工位工艺结构树。同时,围绕工位具体作业内容,明确零部件作业顺序,形成标准化的工位作业内容流程图。
2.4.5 物料分割
根据工位作业内容,开展物料分割工作,形成生产明细。
2.4.6 编制工艺文件
结合工艺文件模板,集中开展项目工艺文件编制工作,形成标准化工艺文件。
2.4.7 模拟生产线工艺流程策划
结合工艺流程图,开展工位制模拟生产线点检流程策划,根据公司模拟生产线管理办法,导入模拟生产线流程,用于产品开工前的点检工作。
3 结论
工艺管理是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通过工艺管理线建设工作,了解了工艺管理线的作用是实现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的前提,是提高工艺研发质量和效率的保障,认识到了精益生产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从精益制造到精益管理,打造精益企业,推动管理变革的有效实践,支撑了轨道交通装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梦想。
参 考 文 献
1 精益管理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