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质灾害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灾害的存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为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地质灾害的处理。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锚固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挡墙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排水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措施,以此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治理施工;质量控制
地质灾害的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危害,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会破坏人们的家园,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损失,因此,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施工,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重点关注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的质量来做到有效治理地质灾害。目前我国地质灾害存在一些特征,我们要在对这些现状进行了解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力求高质量的施工。
一、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
就空间分布特点来看,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有三个特点,分别为:(1)东西分区。其中西区的主要地势为高原山地,山地海拔较高,切割深度较大,地壳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发生强烈的运动,地层构造也较为复杂,还会发生强烈的风化问题导致岩石破碎,因而常发育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崩塌、水土流失、矿井沉陷等。而东部则以平原、海岸以及大陆架为主,地形起伏程度较低,气候较为湿润,雨量丰富,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地面灾害、洪涝灾害、霜冻、冰雹等。(2)南北分带。由北向南,阴山、天山、昆仑山以及秦岭、南岭等巨大山脉贯穿整个中国大陆,沿着这些山系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及黄土湿陷和水土流失问题。(3)亚带成网。我国主要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跟太平洋相靠近,具有较为显著的季风气候,加之疆域辽阔,所以具有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霜冻及温差等。
二、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
2.1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前勘查地形。地质灾害往往发生在特殊地形(如地震带)中,否则就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了。因此,施工前一定要仔细勘查周边地形,针对具体特殊地形,制定具体特殊的施工方案。不能想当然地按照一般情形,贸然动工。(2)施工时管理人员。考察项目负责人的能力以及经验,谨慎使用施工项目负责人,特别是上了黑名单的项目负责人;及时替换不符合项目要求的施工人员。施工方要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具体来说,施工方可以加强宣传,使安全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深入施工人员的心中。为保障施工技术质量,施工方还要培训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技能,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标准和施工流程。(3)竣工时检验质量。
地质灾害治理竣工期间,项目负责人应组织专业地质工作者,全面科学地检查工程质量,评估工程建成后当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预估本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是否起到预防灾害、减小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4)各阶段监督质量。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之一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各个阶段审核并监督施工质量,及时纠正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这样才能确保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工程在竣工交付后发挥设计中应有如果工作的需要必要在这个时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可以借助低温水或者是冰屑来进行工作的辅助效果。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需要进行实时的监管,保持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距在25℃以内,混凝土也应该与环境温度的温差保持在20℃左右。混凝土的内部要埋设一些水凝水管,这样也是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展保障,从而让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差在无法进行人为管控的方式下实现物理的降温,将其温差把握在可控范围内。
2.2对施工方式进行细致选择
施工单位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之前,就需要先对施工进程进行周到的策划,以实际的情况出发,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分层或者分块的方式,让施工缝能在把控的范围之内,并选择合适的位置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后浇带工作,能让其在收缩之中能释放自身内部的应力,从而也降低了内部水化热的情况,将内部的应力进行针对性的降低。
2.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是减少其产生裂缝的重要手段,它的养护步骤也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养护的重心应该先从保温保湿方面进行,基本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半天后进行养护工作的开展,这时的混凝土水化速度会比较快,在水化热的作用下混凝土的表面水分会极快蒸发,所以即使采用覆盖保湿的养护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混凝土因缺水等情况产生的裂缝是有明显的针对效果。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过程是不能少于两周的,而且养护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其内外温差的监测,让混凝土内部温度硬度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工作中总容易出现百密一疏的事情,如果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没有进行有效的把控而超出标准,工作人员就需要实行保温措施与延缓拆除保温养护措施,这样是能最大化降低混凝土因内外的温差而产生过大的拉应力,从而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裂缝问题,所以这个方式只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的一种应急方案,日常的施工中还需要重视对其温差的合理把控,将温差保证在可控范围内。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会给国家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我国地质灾害依旧多发,尤其是山区、地震带等地区,因此,国家就要向这些地区多投入资金,让他们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的施工,本文重点探讨了施工的质量问题,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施工才能够确保工程的绝对安全可靠。因此,可采取对锚索施工、浆砌石挡墙施工、抗滑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施工的质量,而且也可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相信我国地质灾害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从而可以有效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
[2]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1).
[3]曾添华.浅谈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