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12期   作者:蒋振友
[导读] 装配式建筑作为目前一种主流的施工类型,具有建造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势,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目前一种主流的施工类型,具有建造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势,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首先通过论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特点,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的必要性,最后,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以期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筑安全;施工管理
        引言
        装配式建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型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革新,同时也产生了较多安全管理问题。作业环境、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变化,使得现场施工作业增加了较多的风险性。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是极具意义的。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低碳环保、建设效率高、绿色节能等优势,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帮助建筑施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工厂内进行装配件的制作,并按照既定设计要求,构建好内部的供暖、电力等生活必备设施,将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等于一体,预制构件完成后,只需将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2)节能、环保、低碳。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统计资料显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够有效地减少大约85%的建筑垃圾。(3)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隔热效果以及隔声效果优于传统建筑技术,并且密闭性良好,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4)节约建筑材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采用集成墙体材料,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钢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的使用量,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5)节水效果显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多采用干式作业,能够减少对水的使用。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隐患
        2.1吊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借助大型的塔吊设备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吊钩与预留钢筋之间是直连形式,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预埋钢筋长度不够或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则极易导致脱钩现象的发生,危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吊装设备作为一大型机械设备,如果缺乏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塔吊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或出现操作失误等,就容易导致吊装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预制构件现场存放安全问题
        在未封闭的构件存放区域,与吊装作业无关的施工人员容易误入吊装区,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构件存放地面不合规,如地面未整平而导致的预制构件倾覆;构件存放不规范,如由于构件码放不齐导致构件吊装破损及倾覆等。
        2.3施工用电安全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工种多,而施工方往往管理不到位,因此,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如施工方未按规定编制临时用电方案或方案执行不到位、用电人员未持证上岗或未经培训等;未采用多等级保护措施,如未按照“一台机械、一块控制阀、一块漏电保护”的原则而引发的安全问题;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如电线私拉乱接、未做保护措施、敷设不合理等;配电器具线路损坏老化,如配电箱电缆老化等。


        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做好临边防护措施
        为了降低临边高处坠物发生概率,应将防护栏杆搭设于“四口五临边”位置,并完成安全网的围挡工作。防护栏杆的整体结构在上杆任何处都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防护栏杆的下部应设置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另外,应沿防护栏杆长度方向刷红白间隔的油漆,悬挂醒目标志牌,充分发挥警示的作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高处临边作业区域,施工人员必须使用双钩安全带,并确保在移动时交替系挂在挂点上。此外,禁止上下立体交叉的作业,以及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此类作业极易发生坠物伤人、高处坠落、机械打击等安全事故。
        3.2用电管理
        在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安排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或三相五线制系统;三级配电系统和两级漏电保护系统。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负荷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护套不得有龟裂和破损的现象。施工人员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且不得有接头,禁止擅自接长电源线使用。尽量使用手持式Ⅱ类电动工具。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另外,还应当经常组织施工人员实施必要的安全用电培训,尤其是电焊工与电工应当不断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尽可能地规避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安全用电事故。
        3.3明确安全监管原则
        把安全监管的关注焦点提前到施工开始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责任主体多,管理环节多,要严格事先监督、程序监督为重的监管原则。“严格事先监督”就是把安全监管的关注焦点提前,尽量消除项目前期的安全风险。“程序监督为重”是指安全监管要对各方的管理关系的程序化,流程式、标准化监管。
        3.4调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
        因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转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起重机械,构建堆场,大量专项方案论证等费用,构件运输、堆场、构件堆放、短距离驳运线路平面布置等要求也不同于常规施工,增加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成本。因此应考虑调整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从资金上对施工安全形成保障。
        在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中,增加的部分应考虑地基加固、构件临时支撑、堆场、驳运等;减少的部分应考虑围护体系、粉尘污染、噪音控制、垃圾排放等。并且要科学计算建筑装配率,依据装配率的不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标准应有所浮动。
        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的优点,代表着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城市现代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在施工前,严格编制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安全可行的新技术,对涉及构件的吊装、运输等工作严格按照工序标准进行,安全管理部门应划分细致明确的岗位职责,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倪传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督管理办法探讨[J].住宅科技,2014(4):59-62.
        [2]雷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3).
        [3]李彦婕,杨丽琼,黄霞.2007—2017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2):132-133.
        [4]崔剑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5]李浩,马文文,董润萍,戴承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解析[J].城市住宅,2018,25(10):123-126.
        [6]廖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初探[J].居舍,2018,(22):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