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12期   作者:张茹
[导读] 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摘要:水利工程是社会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蓄水、防洪、抗旱、发电的综合作用,对民生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可以解决洪涝灾害对农业及周边区域的影响,以及解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善,导致各地方的信息传输不及时、信息交流少以及信息独立严重等,严重影响了各地区联合防汛的工作。在未来的防汛工作中,应该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系统,同时保证各地区的降雨信息的共享,从而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1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内涵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共同应用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各个环节中,在一定意义上,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政府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防汛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水利防汛信息化。通过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保证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作用
        在开展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其在防汛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处理发挥着发电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具有防汛能力。我国夏季降雨分布集中,为了确保山地地区的百姓能够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使用水库处理雨水,发挥其防汛的作用。第二,在洪水灾害来临时,河坝是确保百姓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河坝可以对洪水进行疏导,达到防洪的目的。第三,我国为农业大国,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稳定运行,要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性,旱灾是威胁农业的主因,而通过水利灌溉工程,可以确保我国农业稳定发展。
3水利工程的防汛措施
        3.1做好防汛组织工作?
        在开展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过程中,防汛组织和抢险技术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从而才能为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开展防汛工作前,要确保各项要素配备齐全,防汛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经过长期的发展也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在实践工作中要将这些经验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并灵活应对防汛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另外,防汛工作开展前,要制订学科的计划方案,针对各种危险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并做好资源调度工作。在水利工程防汛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进行防汛演练,提高防汛人员的思想认识和防汛能力,使其掌握的技能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方面,还要注重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防汛工作中,防汛组织工作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深化,只有从这两方面投入才能做好汛情控制工作,并将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损失降至最低。
        3.2利用蓄滞洪区对洪水进行分离
        大坝是水处理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水灾时,水流如此之急,以至超出大坝或堤防的禁区,甚至导致大坝倒塌。此时,大坝可以用来隔离上游洪水,降低河流水位,降低大坝和河流的危险性。大坝建设过程中,我国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大坝两侧的深海或河流进行绘制,将河流与河岸隔开。大坝在我国的潮水中很少使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许多居民生活在停滞状态中,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必须首先设置大坝。
        3.3提高防汛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
        开展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防汛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影响防汛工作的最终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防汛相关人员工作能力尤为重要。首先,增强防汛人员的在防汛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其次,提高防汛人员工作中的防汛能力和水平。这两方面在整个防汛工作中不容忽视。

工作人员作为防汛工程建设的主体,在整个防汛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单位要定期组织防汛人员学习防汛知识和防汛技术,从而才能确保防汛人员将最新的技术运用到防汛工作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汛能力。
        3.4利用堤坝对供水进行抵御
大坝是水处理基础设施,是最常用的措施。水利工程建设中,通常会在河的两侧修建大坝,提高河的排水能力,限制和防止洪水。遇洪水时,堤防可以保护农作物和人民的财产。大坝必须与河道治理一起建设,以改善大坝扩建时的河道污水处理,提高河道径流能力。持续电击时,河底积了很多沙子,使河床的地面高度高于对方的地面高度。洪水时,如果水力非常高,大坝可能容易损坏。因此,及时精简河流对于提高水电站的抗御能力至关重要。
4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具体表现
        4.1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网络连接后,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所需数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并且可以向我国各个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心传输与整合数据,还可以为水利防汛工作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满足水利防汛工作需求的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防汛问题,可以通过该数据库调取数据,从而快速制定治理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建设进度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在保障数据信息真实性的同时,全面提升水利防汛工作的工作质量。
        4.2积极运用水文信息数据库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重要流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信息。与此同时,我国水利监测站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使水文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在逐渐增多。水利工程水文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对水利工程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具体作用为:在开展防汛工作期间,要根据最初的水文信息确认具体的水位、雨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然后将具体结果与预测的信息相,通过对排涝工作内容的分析,为水利工程防汛工作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指导意见。现阶段,我国在建设水文数据库信息方面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逐渐建立了联网的数据信息库,对后续高效率地开展防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指挥、决策系统中的运用
        在水利防汛工程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准确采集防汛工程建设的大量信息,将多种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后进行具体分析。此外,在水利工程防汛工作中,应积极运用监测技术对防汛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根据不同的状况运用不同的防汛措施,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帮助施工人员减少工作量,简化工作难度,这也是现阶段水利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
结束语
        在现阶段,信息化已经被引用到了各行各业,在水利系统中加入信息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在建设时并不十分完善,信息化系统设备的不足、管理模式的僵硬以及行业标准的不统一都给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加大投入、规范标准以及改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防汛工作的预警和防治能力,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郑立华.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某省科技农业,2019(23):70.
[2]汪志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46(11):42-43+45.
[3]贾海鹰.水利防汛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J].某省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0):84-85.
[4]蒋旭.浅谈基层水利防汛现状与对策[J].珠江水运,2018(06):48-49.
[5]李苗.基层水利防汛现状和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9):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