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刘小鹏
[导读] 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各项国家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对部分灌溉排水工程进行改建,以实现对水资源实际利用率的优化提升。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各项国家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对部分灌溉排水工程进行改建,以实现对水资源实际利用率的优化提升。而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施工技术是整体工程的关键所在,该技术应用情况与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与灌溉水利用率息息相关,相互影响。文章对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并对具体的技术要求与应用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技术应用
        1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1.1施工规划不全面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技术人员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片面根据理论来规划施工方案,忽略了施工基础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全面,使节水灌溉技术只能发挥出有限的效果。
        1.2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基础差
        节水灌溉技术说到底是技术创新,要想改变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必须在基础设施和技艺上下工夫。但是,我国可投入的资金有限,相关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进技术和硬件设备等,研究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
        1.3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
        除了地下水,农田灌溉系统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河流及水库,调度方式烦琐,过程缓慢,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干旱区域的供水问题,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挥。加快调整调度方式,是当前水利部门亟待完善的体制问题。
        2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运用的材料简单,取材方便,多数情况能够就地取材,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中普及程度较高的技术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防渗层的因素较多,需要有专人对防渗层进行清理,以保证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要把土料进行分级,清理掉水渠表面的杂物,再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地质特点、水特点等,合理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先干后湿再进行施工,用科学的方法搅拌混凝土,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展开施工,确保浇筑质量,完成浇筑施工后,由专业验收人员负责防渗能力检测和验收,避免返工。要加强渠道的养护和保养工作,工程运营人员应结合相关标准对已建成的渠道进行观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防微杜渐,进而确保渠道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2.2沥青材料防渗技术的应用
        (1)运用埋藏形式的沥青薄膜防渗技术
        在运用这种技术之前,要对渠道周围的杂草等物质清理干净,然后对要进行施工的农田水利渠道进行平整化处理,并且在渠道上要喷洒些水,运用喷射机器设备在渠道上喷洒热沥青,使得渠道上面形成水膜,针对于这层薄膜,厚度应保持在5mm以上。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沥青具备一定的抗老化作用,满足于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需求,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通常情况下都会通过铺筑素土的方式实现养护。
        (2)沥青席防渗技术
        在运用沥青席防渗技术时,要运用到油毡以及苇席等类似的材料,然后与沥青层相结合形成卷材,再将卷材铺设到渠道中起到防渗的作用。在铺设卷材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互搭接施工环节,最后要将接缝进行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热沥青进行连接。


        2.3渠道改建中砌缝以及伸缩缝的具体技术要求
        在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灌溉水内含有大量的泥沙,有一定可能在渠道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衬砌接缝区域出现开裂施工问题,并以此为诱因,引发渠道衬砌板后到严重破坏、出现集中渗漏问题,也有可能引发渠道衬砌板出现塌陷引起滑坡事故。此外在秋冬季节,随着室外气温的不断降低,渠基中所搭建的防渗层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所以,要适当提高对渠道衬砌板接缝处施工质量的标准及要求,设置适当宽度的矩形接缝,避免在渠道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受到灌溉水中泥沙的影响而出现衬砌板损坏问题。此外需要在渠道中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来布置伸缩缝,并优先在渠道内使用横缝作业模式,结合实际情况配置变形能力较强的接缝材料。
        2.4灌浆防渗技术
        灌浆防渗是通过打管灌浆的方式加强渠道的抗渗能力,提升渠道防渗抗渗性能。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地质情况,同时,要精准地计算灌浆孔数量,做好孔洞的定位工作。对于大多数地质条件较差的区段,可以利用高压喷射的方法进行灌浆处理。这种灌浆技术对改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物地基渗漏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漏喷、显著提升防渗效果。
        2.5膜料防渗
        膜料防渗中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PVC、PE膜和对应的改良性塑料膜结构。此类防渗方法中主要以变形适用能力强为主,所具备的柔性和拉伸性能相对较高,可应用于不同形状的渠道。由于膜料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质量相对较轻,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施工技术应用水平高,所具有的防渗性能强,应用相对广泛。但是由于对应膜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相对较薄,且容易被刺破,这对于施工技术应用要求相对较高。
        2.6渠道砌体质量的具体技术要求
        在中国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改建渠道所分布区域在秋冬季节中的室外气候温度较低,渠道的破坏程度相对较高。如若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重视、并选择适当质量、规格材质的渠道砌体,那么在室外温度回暖升高、渠道解冻后会有较高可能性出现渠道砌体严重破损、大量灌溉水渗漏等问题。简而言之,则是部分渠道防渗漏改建过程中没有使用适当砌体,导致砌体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幅缩减、并无法起到预期的渠道防渗漏改建目的。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配置适当强度级别、抗冻与抗渗标号的混凝土砌体材料。
        3提高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因素
        3.1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想要提高工程的防渗能力,切实运用好防渗渠道的施工技术,首要条件就是从施工源头入手,即从施工材料入手,把好材料质量关。具体而言,应建立完备的采购制度,工程采购人员要由专人负责,建立责任机制,并且采购工作要注重资料的保存留底。同时,材料管理制度也不容轻视。在材料购买完成到达施工现场后,第1步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登记入库。并且要切实做好仓库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并每日检查包括仓库的水、电等方面。
        3.2灌溉渠系管道化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已相对成熟,从降低蒸发、渗漏的角度出发,大型渠灌区渠系将会朝着管道化模式转变发展。农业、水利等部门应加强对灌溉方案的审查力度,引导灌溉向节水方向发展,增加大口径、轻质等新型材料管材的研发及推广,为灌溉渠系管道化的广泛实施提供保障。
        结束语
        近年来,节水灌溉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节水灌溉技术要向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应根据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渠系改造升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各技术,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实行梯度水价政策等节水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天龙.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20):161.
        [2]付克家.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127-128.
        [3]苏桐.渠道防渗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7):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