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三见
[导读] 随着全球化、城镇化的加速,古建筑不断被拆毁和改建,地域性的和传统性的文化遭到破坏。
        摘要:随着全球化、城镇化的加速,古建筑不断被拆毁和改建,地域性的和传统性的文化遭到破坏。而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兴起与民宿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过程中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针对民宿中本土化的缺失且同质化的现象,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相关民宿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避免民宿设计的同质化并能提升民宿知名度。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宿设计;应用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速度极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变化会间接性的影响到民宿设计工作的开展。民宿在旅游业当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民宿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型住宿过渡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这一形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提高地域文化宣扬性,使其更好地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
        1民宿的主要特点
        ①民宿和传统酒店的不同。早期的民俗与传统旅馆仍有一定差异,但随着民宿行业的进步,民宿逐步凸显出自身特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与酒店不同。在酒店的发展中,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接待贵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不仅需要为游客提供住宿,还需要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娱乐需求等,让游客能够体验更多元化服务。民宿相较于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酒店,其更主要的特色,在于建筑在视觉上传输的一种舒适度,早期民宿属于对建筑进行二次改造,很多经营者将地域文化加入其中,让游客除了更够享受服务外,还能够基于民宿的功能感受建筑风格的美感,提升游客的喜爱与归属感。②民宿和家庭旅館、客栈、农家乐的不同。很多人认为,民宿就是农家乐,就是家庭旅馆。但其实不然,家庭旅馆属于在家庭中,其主要感官视觉在于家庭氛围中,并没有将地域特色传输在其中。给游客的的,是一种住家感觉,其格局与家具也都偏向家庭的风格,就是让游客有一种在家的感觉。而客栈的设计,主要在于古朴,多存在于南方,受地域及历史文化的影响,这类设计是为了让游客在住宿中,体验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内容。农家乐的设计,多为农民经营的吃喝玩乐住于一体的家庭建筑,为了使游客有更好的住宿体验,不但可以为他们提供地方特色的美食,还能给予他们当地的生活体验。并不一以住为主体,更多的是游玩、娱乐,还有满足游客在体验中的需求为主。所以,其建筑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内涵在其中。而民俗的发展,对比家庭旅馆、客栈、农家乐等形式,更有着鲜明的特色,更能成为未来旅游经济增长的持久驱动力。
        2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1新旧共生
        新旧共生是焕发老建筑生命力、消解新老元素对抗矛盾的改造方法,其主要针对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普通建筑。新旧共生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类是新旧元素的相似调和,另一类是新旧元素的对比反差。前者为新建部分采用传统的建筑语汇呼应原有的建筑肌理,营造和谐的氛围;后者为新建部分采用全新的建筑语汇而与原有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建筑活力。如陈桑民宿,其保留了立面上红砖的粗糙质感、木材的古朴气质,新建部分为现代化的简约白墙、落地窗与金属窗框的搭配,旧元素激发了复古情怀,新元素则是低调的参与者,既保留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2.2推动区域旅游营销
        民宿设计方式不断增加,不经包括吃住玩,更加重视服务体验。可以为游客提供接送服务及旅游向导等服务,同时,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推广活动,让民宿成为连接地域文化的产业链,通过不同营销推广,让游客了解崂山,在通过民宿,能够体验崂山文化特色,同时还可以与各大旅游平台联合合作,增加对民宿的推广与宣传,拓宽旅游营销的渠道,获得更多客源,以此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让民宿不仅仅是住宿,更能成为旅游景点中的必去行程。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民宿文化的塑造与的搭建工作,这对于当前民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还要说明的是,民宿因为规模的有限,在配套设施等内容中,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实践过沉重,可以与周边民宿相结合通过合作、嫁接、共享等方式对游客进行服务,设置不同的连锁形式,托自身资源特色打造崂山特色民宿品牌,整合资源,为崂山旅游提供了新的玩法和体验,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还能增加民宿的创收。让游客可以基于崂山风景区在民宿融合之中,享受吃喝玩乐购与一体的综合需求,最终形成崂山主体的高端旅游产品业态,成为全域旅游的示范点。
        2.3修旧如旧”的方法
        联系到民宿设计可综合考虑通过恢复旧建筑的历史、艺术、材料、技术、色彩、结构等来提高设计的还原度,最大限度保存历史建筑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来体现对遗产的尊重。某市的积厚堂民宿完全保留了岭南传统青砖屋的风貌,(图1)独立的小院儿、处处青砖青瓦,大体上呈现出低调内敛,却又饱含着轻盈规整的美感。(图2)室内空间也通过“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法保持原来的青砖墙、红砖地板、木梁青瓦,以及古旧的家具和装饰,使人穿越时空体验松塘村最初的那片宁静。
图1                               图2

        2.4设计的原则
        地域文化以及民宿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关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自主的改善自身固化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形式,以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为基准,构建出风格特征更为显著,文化底蕴也更深厚的一类民宿建筑,明确设计的方向,不能一味地滞留在功能层面。需要注重生活的体验以及文化的体验,打破地域空间文化的束缚,防止其设计作品过于的突兀。其作品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首先,要遵守保护环境的原则,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尊重环境,同时还需要以地区环境的发展现状进行设计,确保其设计方案的整体性,合理的使用企业生活垃圾,对这些垃圾进行生态化的使用以及处理。让消费者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该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远离城市的喧嚣,缓解自身生活的紧张压力,释放自己。其次,需要以尊重地域文化为前提条件,进一步的创新响应的设计规则,深入的探究该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找到更符合这一民宿建筑空间的特色性文化,不管是对建筑外观进行设计,还是对室内装修进行设计,都必须要将文化特色融入到其中,进一步的凸显出主人的心意。丰富并扩大文化体系的影响范围,让其可以朝向良性化的生态文化方向发展。最后,要遵守统一规划性的原则,合理化的安排民宿自身的布局形式,从源头上降低其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程度,要调整好民宿的疏密关系,不可让其过于的集中化,要在一些重要的枢纽位置处减小总体人流量数值,同时还需要统一规划排放生活等的污水,构建较为鲜明化的文化体系。
        结语
        民宿建筑空间设计的工作难度会比较大,其并不是单一性的进行房屋堆砌的设计,赋予其宾馆的功能。一个高品质的民宿建筑设施,必须在设计方案中融入大量的地域性文化,使得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民宿建筑设施当中。各个地区的民宿特色千姿百态,不能让其民俗建筑空间设计过于的统一化,要借助民宿设计的形式更好地构建当地的地域文化体系,潜移默化提高地域文化所呈现出的感染力度,让民宿设计方案中的地域文化更加的鲜明。同时还需要维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尊重地域性文化,更好的传承地域性文化,凸显出民宿当中的文化内涵,把民宿打造成更具生命力的艺术性作品,凸显出当地的特点以及设计的优势,赋予设计方案灵魂。
        参考文献
        [1]吕萌.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张腾月.地域文化对民宿设计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7.
        [3]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