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一、前言
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建筑产品类型的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工作环境多变性都决定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对于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是通过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但是就目前各施工方所开展的具体工作成效而言,存在的缺陷仍是十分明显,在现场虽然标明进入施工区域必须佩带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仍有不少工人没有佩戴,是施工方没有发放或是工人自身的不重视都有可能,但是无论哪种原因都是不利于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安全管理体系还欠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单位,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而这些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不合实际。例如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制度往往不够完善,有制度的又缺乏可操作性或是不能按照制度认真执行。对日常管理中的安全检查不按时开展,检查前无计划,检查时缺少依据,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及时整顿解决。特别是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部分问题习以为常,不予重视。施工单位多缺乏健全的安全教育制度,有的甚至根本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不组织学习、不组织培训,形成“有制度不予实施,开展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因此,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2)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施工安全设施不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施工人员经常需要高空作业、危险作业,使用起重机等特种设备,因此危险性较高,需要防护设施做辅助。但很多施工单位经常因为过多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施工安全设施的建设,没有重视对施工防护设备的投入,甚至存在使用劣质的材料、老旧严重的设备以及采购劣质的安全器材等问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3)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这些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了解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安全施工知识,再加上企业缺乏对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的机制,导致这些人员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因此,由于这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不足,他们在施工时经常出现不按规定施工、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
(1)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和生产施工相关的组织机构,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并不是单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多个部门多人员进行配合协调。从实际的施工过程来看,政府部门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必要时可以采用一些制度和规定来作为约束,强调制度的实用性。另外,对于安全监督的责任划分需要落实到每一名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是负责施工单位的人员,对于现场的施工环节起到全面管理的作用;工程师是技术人员,对于一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面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安全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后会对设备和人员的具体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等。
(2)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 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体系;明确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各职能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目标。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做到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 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 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
(3)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于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在文化水平上相对有限,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会比较忽视。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将安全教育工作摆上台面,并将其作为施工人员上岗的基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上岗安全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再培训,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是消除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一种必要手段,要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法律,法规,技术知识,规范标准针对要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施工阶段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教育题材要有趣味性,事例要有典型性,形式要有灵活性,手段要多样性,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使受教育者真正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只有从业人员掌握较为规范的职业技能,才能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4)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
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
中,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
进行搭建。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5)推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抓好技术防范的规范性工作。施工现场如若环境恶劣,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后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因此,在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做好技术防范措施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施工现场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上升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预防为主的整体管理,严格按规范,标准搭设,安装,使用施工安全临时设施,施工用电,施工机具,起重机械设备;实施“平安卡“管理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预定目标。
四、结 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于工程的施工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相关体制和机制,并且完善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安全管理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要从员工意识的提升等角度出发,使得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成为一种共识,以更好地保证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春凯,杨一伟,崔维军.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建筑安全,2015,20(7):34-35.
[2]王庆凤.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J].建筑安全,2017,22(12):31-33.
[3]李文清.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5(24):96-97.
[4]曹凤民,史海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5(5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