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未来电网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为适应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积极变革,管理模式向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事前过程控制、适应三维设计转变,管理重心向全面施工图预算管理转移,管理细度向适时标准参考价精比、造价分析全面五比深化。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业务数据快速增加、流程趋向复杂,电网基建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信息化和管控智能化要求进一步提高,采用智能化平台工具能够做到造价管理数据提取比对过程快速准确,降低造价管理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实现工程造价在线管理和实时管控,有利于电网企业构建全新的智能化业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智能技术;应用
依托“云大物移智”技术构建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结算管理应用平台,采用基于BHM算法的智能识别技术、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智能预警技术和基于热力图的可视化智能比对技术等手段实现工程结算审查智能校核、预警和比对,通过平台应用构建全面融合的工程结算全过程业务数据中心,提高输变电工程结算智能化水平,提升结算管理质量和效率。
1人工智能概念
人工智能学科是从计算机科学领域衍生出的重要分支,这种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从人工智能的概念来看,这种技术以了解智能本质,生产能够与人类智能相似的职能及其为重要目标。人工智能也可以分为“人工”与“智能”两个部分,其中,“人工”指的是人工智能是人类研发和制造的产物,也是科学工程的产物,当然,由于基因工程所具有的科学基础和人工智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人工智能中的“人工”与生物工程中的“人工”并不相同;“智能”则指的是人类的或者与人类相似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乃至想象能力等,也表现为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综上,人工智能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形态为存在形式、能够对人类思维进行模拟的技术。
2输变电工程智能结算应用平台工作原理
输变电工程智能结算应用平台设计结合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加强结算审查工作规范度,提高管控效率和决策能力。输变电工程结算审查平台力图通过智能技术应用解决以下技术难点和管控关键点:一是实现输变电工程结算审查全过程数据贯通;二是基于大数据建立结算审查风险库;三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结算效率和质量。
3输变电工程智能结算平台的关键技术
3.1基于BMH算法的智能识别技术
输变电工程结算业务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层结构统一化是智能化结算应用平台建设的基础。输变电工程估算、概算、预算、合同和结算管理文档数据来源复杂,应用平台需要确认各阶段数据来源,明确数据采集方式,基于模糊匹配方法进行各种数据源提取比较,模糊匹配原理是通过对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较,搜索出不同数据源中相似重复实体,实现信息化和结构化基础上的模式匹配。应用基于BMH算法构建模糊匹配方法,假设文本串T[0,1,2,…,n-1],n为文本串长度;模式串P[0,1,2,…,m-1],m为模式串长度。BMH算法关注匹配文本每一次匹配失败的最后一个字符,根据这个字符是否在模式串出现过来决定跳跃的步数,否则跳跃步数为模式串长度。算法将失配与计算右移量独立,计算右移量先判断T[j+m-1]是否等于P[m-1],若相等则继续比较T[j+m-2]和P[m-2],如此循环,直到P[0]等于T[j],则发现一个匹配;若中间比较到P[i]和T[j+i]发现不等,T[j+i+1…j+m-1]已比较完毕且等于P[i+1…m-1](对应于u,其中c是模式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则在P[0…m-2]中看是否存在c字符,分两种情况:不存在c字符,则模式直接向右移动m位;发现P[k]=c=T[j+m-1](0≤k≤m-2),则模式串右移m-1-k位,接着继续从右向左开始新一轮的比较。
3.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智能预警技术
智能预警技术通过构建平台风险预警系统支持结算审查风险智能化管理手段创新,具体工作路径为:首先从结算管理经验和专家审查规则出发,利用项目结算审查大数据信息进行结算风险要素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继而借助模糊互判矩阵计算结算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后果权重系数,并将权重系数形成结算风险矩阵,据此建立结算查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平台设计中按照工程类型、建设阶段、电压等级等具体风险类型维度进行识别和评估,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多维风险预警系统,具体业务应用可以针对结算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同时影响后果严重的因素进行重点审查,对于结算风险发生概率较大或影响后果严重的因素进行专项审查,对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都较小的因素进行常规审查。针对输变电工程结算风险识别因素特点,建立模糊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后果作为准则层,以政策风险、经济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合同风险以及自然环境作为因素层,并对因素相互之间的重要性设定了数量标度。在建立了电网工程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后,将因素间进行两两对比,将一个风险因素和另一个风险因素相比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比较,从而可以得到模糊判断矩阵。通常用1~9标度法作出因素间的数量标度,标度值1表示因素i相对因素j同样重要;9表示因素i相对因素j极端重要,1/9表示因素i相对因素j极端不重要。定义:设模糊矩阵Y=(yij)n*n,若矩阵中的元素满足,则矩阵Y被称为模糊互补矩阵。依据上面的数字标度方法,将电网工程的风险因素y1,y2......yn两两相互比较,则得到模糊判断矩阵。可知矩阵Y满足定义的条件,可得出判断矩阵Y=(yij)n*n是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3.3基于热力图的智能比对技术
平台通过构建热力图结算审查模式,将送审工程概算、合同和结算结果进行两两比对或三者对比,实现智能可视化校核审查。热力图模型基本单元的设计维度结合结算管理实际工作需要,如工程类型维度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架空线路工程、电缆线路工程和其它费用管理,也可以针对结算常见问题类型、结算管理控制要点等其它管理维度进行单元设计,同样能够进行分类分析和热力展示。系统将各项费用的偏差情况(即差异率)使用不同颜色区分,形成结算偏差热力图。实际业务中可根据直观的可视化审查结果,定位到造价结算偏差较大的分项工程,将审查目标分项工程的概算、合同和结算结果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送审工程与概算、合同费用偏离的原因和合理性。热力图分析本质是进行核密度估计,即采用平滑的峰值函数来拟合观察到的数据点,从而对真实的概率分布曲线进行模拟。核密度估计是一种用于估计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x1,x2……xn为独立同分布F的n个样本点,设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核密度估计如下式所示:
其中,K(.)为核函数(非负、积分为1,符合概率密度性质,并且均值为0)。Kh(x)=1/hK(x/h),为缩放核函数。h>0为平滑参数,称作带宽,带宽反映了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的平坦程度。可以用平均积分平方误差(MISE)的大小来衡量带宽h的优劣,误差越小,所选带宽越优。
核密度估计通过核函数将每个数据点的数据+带宽当作核函数的参数,得到N个核函数,经过线性叠加形成核密度的估计函数,归一化后获得核密度概率密度函数。
4结语
新时期电网建设任务对电网智慧化运营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互联网+电力建设”实施背景下,电网造价管理精益化水平不断推进,加强结算管理中的智能技术应用对于进一步优化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J].张旺,张华,石梁.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5).
[2]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J].张焕鹏.财会学习.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