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类型,由于混凝土材料应用贯穿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对其做好材料检测工作能够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下面文章就从水泥与混凝土检测两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材料;材料检测;混凝土
引言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构成,在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材料配比的精细化设计,保障满足施工质量要求。通过针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可实现对不同原材料性能的科学评价,配合相应质量控制措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与施工问题的发生,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1影响水泥和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的因素
按常理来说,对于建筑工程中水泥与混凝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自然条件、湿度等都会对水泥与混凝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使用水泥和混凝土之后,可能会出现裂缝或者气泡,从而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进度和其他方面连带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对水泥和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排查,杜绝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水泥和混凝土使用的期限。另外,对于不同材料的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期限,因此施工期间在选用材料时,也一定要严格把关,注重材料的质量,并对所采用材料的质量进行反复的查验。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做好质量安全防护措施,为制造出高质量的建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知道在使用水泥和混凝土的时候,时常会出现裂缝,这个可能与温度、湿度、再或者受到其他外力的影响导致的,但是从根源来看主要是因为水泥和混凝土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所以,加强水泥和混凝土检测的力度,从而保证水泥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当中的质量。
2水泥的质量检测工作
2.1水泥的选用
水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水泥的选用。在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建设方面所需的水泥型号各不相同。因此,建议成立专业的材料选购小组,由专业人员选取所需水泥,小组成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能充分地认识到水泥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的良好性能,要求小组成员在水泥的选用过程中,应对水泥生产厂家进行证书查验,必要时对水泥进行生产实地考察,确保选用性能良好的水泥。
2.2水泥检测项目
要想能使水泥的强度达到要求,就要确保检测数据足够精确,因此需要高精度高质量的检测仪器的配合。另外搅拌机的叶片也不要与水泥的壁炉进行直接的接触,应该保留足够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够确保水泥可以得到最充分的搅拌,避免日后会出现裂缝和气泡等问题。在试验的最开始阶段,需要保证各种材料的温度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非常严格的做好记录,随着试验的温度的不断提升,水泥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整个过程试验人员都应该在实验室内同时要精确的保障养护箱内部的温度。通常情况下,质量较好的水泥在6h以上就可以完全凝固,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水泥的这一个特点来判断质量的好坏。同时这种检测工作也不能只进行一次,要反复的进行试验,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科学。
3混凝土材料检测
3.1做好配合比试验
基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进行混凝土适配,应注重结合混凝土体积进行水泥材料的选用,并控制好细度、收缩率等指标,如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切忌使用高水化热水泥,防止混凝土开裂;针对小体积混凝土可选用42.5MPa硅酸盐水泥,配合I级粉煤灰配制胶凝材料,提升混凝土质量。
为防止因水泥研磨过细引发裂缝病害,需注重在混凝土材料制作环节添加适量的粉煤灰或矿粉,借此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将配置好的水泥材料及时运送至施工现场投入使用,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影响到材料质量。在砂石骨料选取上,应加强对粗骨料粒径的控制,确保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板厚的1/2,并且加强对骨料采集、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因掺入杂质影响到混凝土材料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物分离性、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的检测,保障符合质量验收要求。
3.2强度检测
首先是回弹法,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用到的最主要的仪器就是回弹仪,通过回弹仪的工作可以最直观的反应混凝土的性能,利用这种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可以分批进行检验,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降低实验的偶然性。第二种方法就是超声回弹综合法,这种方法相对于第1种方法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对混凝土强度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地弥补回弹法测量混凝土质量的一些缺点,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混凝土质量测试的精确度。其次就是拔出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做个检测工作,它可以对表面进行钻孔,安装并拔出一些工具和仪器,可以结合拔出力和混凝土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判定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质量好坏。当然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会在检测的过程中使水泥和混凝土表面出现一些空洞和裂缝,但是这种缺陷是可以弥补的,可以采用超声测缺的方式,结合振幅波形等有效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混凝土的密度以及均匀性进行平衡,在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较强的混凝土质量检测的专业经验,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整个检测过程中的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估。当然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按照水泥和混凝土的步骤来操作,这样可以使检测的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出现一些人为的错误。
3.3添加剂的选用
应从多个方面积极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将外加剂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功能,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混凝土的强度、加工和耐久性要求有效地提高了添加剂的使用,添加剂可以将建筑成本降至最低。对于减少水的使用,它必须确保水和水泥的消耗量保持不变,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强度保持不变。通过混合大量的混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碱性聚合反应。对于高温地区或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可以满足运输及泵送要求,减少坍落度损失,可在显著延长初凝时间的条件下保证后期强度不变。对于低温地区则可以加入适量的防冻剂来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且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的防冻强度。
3.4加荷速度控制
通常在开展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时,需针对试验机的加荷速度进行控制,倘若施加在材料上的加荷速度过快,将使试件变形速度迟于施加在试件上的荷载,导致测试出的抗压强度数值偏高,影响到质量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基于此,需注重针对试验机检测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保持连续、匀速加荷,当被测试件开始变形、结构接近破坏时,需停止调整油门,待测出其最大荷载值为止。例如选用200kN试验机针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应将加荷速度控制在6.75kN/s~11.25kN/s范围内;针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60范围内的情况,需将加荷速度调整为11.25kN/s~18kN/s;针对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需将加荷速度更改为18kN/s~22.5kN/s,保障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严格挑选所需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质量保证的根本。因此,做好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检测非常重要,对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较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琳.屈玲玲.建筑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J].江西建材,2016,19(1):288.
[2]张翔.节能环保条件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J].江西建材,2015,3(3):281.
[3]江霞.浅析建筑工程材料中水泥的检测要素[J].建材与装饰,2016,52(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