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赵景山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路是我国交通基础设
        摘要: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路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地区的连通具有重要意义。在隧道的施工中主要的安全隐患表现在施工冒顶、崩塌、涌水涌泥、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而且隧道的空间相对密闭狭小,里面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健康和施工的安全,隧道的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各种施工机械也排放有害气体,有害气体超标会引起中毒、窒息、燃烧甚至爆炸等危险,这些事故给国家和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职工和家属带来严重的灾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范围和建设力度,交通运输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表现的更为明显,并且随着前期建设项目的积累,隧道工程及桥梁工程等结构物占线路的比重随之越来越大,长、大型隧道及隧道群越来越多。同时,公路隧道施工作为公路施工的重要内容,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施工管理,所以,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提高公路隧道管理水平,保证公路施工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1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
        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安全隐患较多,变化大。在公路隧道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无法在准备阶段判断所有的施工隐患,复杂的地质环境、地形等都增加了施工难度,容易与初始设计方案产生矛盾。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二是施工条件艰苦,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与一般的基础工程项目不同,公路隧道施工项目需要同时对不同地段开展施工作业,工作环境差异性较大。因此,公路隧道建设在工程安排上比较紧张,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士和专业设备在狭小的空间内开展施工工作。这种持续作业,再加上地质环境不稳定,容易造成不可控的安全风险事故。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保障措施,提升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2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首先是现场地质环境复杂。公路隧道所在施工区域地质环境复杂,普遍由多类围岩构成,且不同围岩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设计方案而言易产生偏差,也正是在复杂地质环境的影响下,诱发了各类安全事故。以某隧道透水事故为例展开分析,施工作业时发生持续性降水现象,地表聚集大量雨水,并与地下岩腔处于互通的状态。但产生明显的承压水体后,将提升勘测人员的工作难度,难以准确掌握承压水体的实际情况,一旦岩溶水压处于失衡状态,将会爆发大规模透水事故。其次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公路隧道工程由于施工规模较大,需得到大量工程人员的参与,得到多方面的配合,其中,一线施工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在实际施工中易出现安全隐患。
        3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应用
        3.1隧道洞口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第一,开挖洞口前需确保准备工作完备,反复对地质勘测结果进行核对与分析,全面掌握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山体结构特征、开挖后即将面临的风险因素等,并针对分析结果作出应急预案。第二,借鉴测量放线结果,选用土方挖掘机进行作业,洞口开挖期间做到准确放线,保证边仰坡、明洞边坡放线的精准性,同时预留排水位置。第三,及时进行支护干预,在洞口开挖后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加强洞口的支护降低塌方风险,并提高洞口岩体的稳定性。


        3.2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策略
        由于隧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有所增大,为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做好防排水设施建设。由于防排水设施容易受隧道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防排水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应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要点。此外,结构水、地下水等渗出现象在隧道施工中较常见,为保证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需及时将渗出的积水排出。隧道防排水施工,主要综合运用了防、排、堵三项施工技术,其中,“防”主要指预防山体结构渗漏,及时对施工缝、变形缝等加以防渗漏处理;“排”则要构建中心水沟,控制水沟位置低于冻结线,避免积水冻结,以便积水顺利排出;“堵”则是对渗水显著的缝隙进行堵塞处理。
        3.3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对于隧道施工而言是增加了一定的挑战,但是为了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水平,需要切实掌握每一种地质的具体情况,据此研究分析科学恰当的施工技术;不同的地质类型需要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恰好可以反映因地制宜这一理念,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时应该以实际地质为根本;就针对地质条件为较多断层或是夹层,考虑这一地质的岩层稳固性不强,应该在隧道施工时首先对岩层进行加固举措,以加强岩层的稳固性以及土质的坚实度,才能够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稳固的环境;如果是煤矿资源丰富的地质,由于长期的采挖煤层较为破碎,应该在施工之前首先进行瓦斯浓度检测,看是否在标准值范围之内,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是遇到喀斯特地貌,则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这里就喀斯特地质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对整个溶洞的内部进行全面的勘察,了解溶洞内的组成物质,对于松软的岩层进行清理,对于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去除或是填充,在填充时增加坚固的物质使其充分贴合于溶洞,并且可以采用锚杆的方式对于溶洞内壁进行施工,增加内壁稳固,为了减少对内壁的损害,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设备进行具体施工;同时运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夯实地基并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具有防水功效;第二,加强溶洞内部的支护使其更加坚固,尤其需要加强溶洞顶部的稳固性,增强其抗压性;隧道施工技术的加强本质是提升隧道工程的安全性。高海拔高寒隧道工程对于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挑战,为了防止冻胀应该着重解决防水和保温问题,因此也主要从这两方面着重研究其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洞内及运输过程的保温工作以减少热量散失,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局部空间加温,使用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第二,防寒保温系统施工技术,在二次形成混凝土的外部设置复合隔温层;在隧道施工中,可以在洞内建立蓄水池等等;通过其具体的施工技术确保高海拔地区隧道建设。
        结语
        综上,公路隧道具有复杂性,要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就必须做好安全风险评价工作,针对各项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实际工作中,需面向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落实责任制度与奖惩机制,预估施工风险并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公路隧道施工作业,助力现代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太澳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J].路基工程.2011(01).
        [2]周立波.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预警应用案例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11(4).
        [3]朱学辉.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5(5).
        [4]何川,张志强,李讯,等.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安全与健康状态标识系统研究[C]//2007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