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加强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吴纯德 王阳 闫俊
[导读] 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一般每30~40 m设一道后浇
        摘要: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一般每30~40 m设一道后浇带,待结构封顶60 d后再浇筑微膨胀混凝土,这种常规后浇带的施工,工序繁多,时间跨度长,施工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整体质量,给后续施工带来隐患。我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利用HEA混凝土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方便了施工组织,并能够加快施工速度,为同类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膨胀加强带;建筑施工;应用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主要由混凝土收缩及季节温差造成,采用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结合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方案,将化学膨胀能转化为结构预压应力,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抵消结构内部的收缩应力,实现超长结构的无缝施工。在本工程中,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配合设置,既解决了裂缝对结构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影响,同时具有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
        1 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设计构造
        在膨胀加强带两侧设置双层0.6厚网孔径5mm×5mm的钢丝网作为分隔带,并采用Ф20短钢筋@100焊于板顶和板底水平钢筋上予以固定,钢丝网须与上下水平钢筋、竖向加固筋绑扎牢固,不得松动,以免浇筑混凝土时被冲开,引起两种混凝土混合,影响膨胀加强带的效果。
        2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①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定位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预先在模板上弹线做出标记,宽度按设计要求为2m。
        ②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
        先按设计要求绑扎成型梁、板钢筋,再按膨胀加强带构造详图绑扎梁、板的附加钢筋。
        ③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两侧分隔带施工
        先在膨胀加强带的两侧立竖向短钢筋Φ20@100,钢筋长度为楼板设计厚度扣除上下保护层。并与板上下层筋绑扎焊接牢固,然后在竖向短钢筋上挂铁丝网,规格0.6厚网孔径5×5mm的钢丝网两层。梁截面内仍用Φ20钢筋沿梁配筋空余处利用箍筋与水平筋焊接牢固(必要时可用木条从钢筋缝中插入至梁底待临侧混凝土浇筑时拆除)。目的是浇筑混凝土时增强接缝处的侧压力,保证混凝土在接缝处振捣密实。
        ④浇筑框架柱混凝土
        混凝土开始浇筑时,按照事先拟定的施工方案分段浇筑框架柱(C50高标号)混凝土至顶面。
        ⑤先浇梁板大面混凝土(小膨胀混凝土)
        按浇筑梁板大面积的小膨胀混凝土施工顺序,连续浇筑至膨胀加强带一侧。该工程梁板混凝土强度C40。
        ⑥连续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大膨胀混凝土)
        沿加强带设置宽度浇筑加强带梁板大膨胀混凝土,使用提高一级混凝土标号(该工程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直至该加强带浇筑完毕。注意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商品混凝土接缝须在2~3h内完成。
        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浇筑应与第二段混凝土同时浇筑。加强带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界面的模板拆除。第二段梁板及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混凝土界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素水泥浆。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掺加膨胀剂或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必须保证加强带及其一侧混凝土的浇筑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不得过振。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伸缩裂缝。


        ⑦机械抹压收面,覆膜养护
        专用混凝土抹压机械进行收面,必须保证混凝土刚初凝硬化时,对加强带两侧混凝土抹压接缝密实。梁板混凝土收面完成及时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养护,保持塑料薄膜下始终有凝结水,普通膨胀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养护时间至少14d。
        3膨胀加强带在超长结构无缝设计中应用
        无缝设计是指在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不设缝或少设缝,这个“缝”专指传统设计方法里释放收缩应力的后浇带或伸缩缝。无缝施工设计通常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合膨胀加强带的方法,其设计思路遵循“抗放兼备、以抗为主”的原则。膨胀剂的抗收缩原理主要在于其化学膨胀作用受到钢筋及邻位约束,在构件中产生一定程度的预压应力,从而抵消部分收缩作用,防止裂缝产生。通过计算分析,在超长结构的合理位置布置膨胀加强带,一定程度补偿收缩应力,改善结构的应力分布状况,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的产生。当一个结构中需要设置2条或2条以上膨胀加强带时,依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连续循环浇筑即可。设置膨胀加强带实现了结构的连续浇筑,有效改善了结构内部应力分布,提高了结构整体性。合理设计膨胀加强带,采取完善的施工措施,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抗裂十分重要。
        4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及构造
        影响膨胀加强带设置数量及位置的因素很多,包括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温度收缩应力大小、约束情况等等,因此,膨胀加强带的布置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膨胀加强带宽宜定为2~3 m,两侧用孔径为5 mm的钢筋网隔拦,并用钢筋固定牢固,相邻的钢筋网搭接长度不低于50 mm。膨胀加强带内设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直接绑扎在其对应的面层上,伸出加强带外2 m。
        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宜遵循以下原则。
        1)总体布局:地下室的顶、底板和墙体,由于长度较长,采用后浇带与ECC膨胀加强带相结合的方式。
        2)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加强带的宽度不宜太窄,采用2 m的宽度。
        3)由于膨胀加强带的性质是以较大的膨胀应力补偿收缩应力集中的地方,所以膨胀加强带宜设置在结构拉应力较大的部位以及因截面或配筋突变而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
        4)膨胀加强带两侧混凝土采用限制膨胀率为2×10-4的补偿收缩纤维混凝土,加强带内采用限制膨胀率为3×10-4的补偿收缩纤维混凝土。
        膨胀加强带的构造有3种不同的形式,结合工程进度、施工条件等因素,本工程采用如下2种形式。
        1)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构造。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3 m,为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在加强带两侧设置直立型密孔铁丝网。混凝土浇筑时,应沿一个方向逐步连续浇筑,先浇筑一侧带外的小膨胀混凝土,到加强带处使用大膨胀ECC(或混凝土)浇筑,最后浇筑另一侧带外小膨胀混凝土,具体浇筑过程如图2所示。如此循环,可实现100~150 m的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浇筑。
        2)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构造。若由于条件限制,超长混凝土结构无法连续施工时,可以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即先浇筑加强带两侧的小膨胀混凝土,间隔3 d以上,待混凝土强度足够时再浇筑加强带处的大膨胀ECC(或混凝土)。
        本方案不仅能够控制超长结构的收缩裂缝问题,同时能够大大降低由于设置后浇带对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影响,实现结构性能及施工控制的优化。沿地下室结构长度方向,设置2条后浇带,将结构大致等分为3个部分,每个部分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3条膨胀加强带,其中中间一条为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其余2条为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沿地下室结构宽度方向,由于宽度较小,仅在中部附近设置1条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即可。后浇带拟在两侧混凝土养护28 d后进行浇筑,而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则在两侧混凝土养护7 d之后进行浇筑。
        结语
        通过设置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替代传统结构设置的后浇带,不仅施工操作简便,更会节省劳动力,缩短工期。经过该工程实体框架结构成型后长时间的观测,未发现梁板开裂或局部出现楼板少许裂缝,实测裂缝宽度均在0.2mm以内,后期只需将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即可。实践表明,对建筑平面超长超宽结构设置连续浇筑式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03.
        [2] 彭全敏.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