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农政策的实施,大力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模式也朝着集约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基层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走向,以此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发展。但是同时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目前在全面普及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急需改善和解决,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可行性策略的探讨,以期探寻到基层社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之间有机结合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基层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问题;改善对策
引言:
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农业生产水平,但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面对着低教育文化水平的农民,以及相对闭塞的农村环境,要想取得全面推广的成果需要基层农业机械合作单位共同努力,借助可以进行有效宣传教育的途径,强化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专业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减轻农民劳动,提高农民收益。
一、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标准要求,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产量,克服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进而让农民的收益得到显著的增加,这也是对我国三农政策贯彻的积极响应[1]。
同时农机技术的推广还能够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比如节水灌田、深度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还可以运用机械化农业设备来实现高效种植和收割的效果,从而促使农业生产朝向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一改传统农业生产的低效低产、浪费资源等弊端。
其三农机技术的推广能够显著解放劳动力,提升农民劳动力价值,使之朝着技术型、学习型方向转变,培养更多致力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的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收益的增加,也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
二、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推广资金不足
我国目前现行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研究认为,农机化技术和科研成果主要靠试点、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社会化服务方式来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广。而基层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就是第一线与农民直接沟通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组织者,从行为主体和政策上来看,农机化技术推广完全属于国家行为,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推广经验来看,无论是经费保证、基层单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还是推广方式,人员素质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农机化管理体制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优劣性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同时和西方国家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就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发展后续问题,比如支持资金不足、农机化产品机构不合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单打独斗,而没有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也没有考虑我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影响作用,所以使得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后劲不足,流于形式主义[3]。
(二)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者,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十分欠缺,是目前推广工作中的一大弊端。因为很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者只是凭借着自己应用技术所积累的经验就给农民普及,而没有参与过技术的专业化应用培训,所以不能保证自身对于技术应用的经验是否正确,并且技术应用的专业性也比较低,所以也不能真正凸显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效性。
(三)农业机械化设备更新滞后严重,闲置率高
这一问题主要归结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因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所有的农民只重视生产的应用和管理,而不注重对生产后的管理,所以导致深加工机械化进程较为缓慢。
三、改进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策略探究
(一)创新基层农机化推广工作模式,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
首先要创新基层乡镇组织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体系,应当深度贯彻“合作、民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推广原则,分清工作的侧重点和入手点,即让农机大户作为优先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户,用口碑相传、成功经验作为宣传点,调动起当地其他农民积极加入进来,逐渐扩大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范围[4]。其次还要不断地创新多样化的推广方式,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机具和技术。比如召集农业新机具使用的示范大会、新技术使用的培训大会。还可以创建新农机化技术的学习交流微信群/QQ群,每日推送农业新机具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小知识,从而尽快帮助农民掌握新型技术。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和补贴,根据当地对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来优化农机化机械结构,加强对农机设备的管理,优化管理方法,可以通过统一发放和回收的方式来由基层乡镇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从而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使用年限。
(二)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
首先基层单位组织需要从内部培养出一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外部的话则是请一些农机化技术推广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本村镇的技术培训老师,然后组织每一户的农民来学习技术。通过考核机制挑选出一批农民中学习效果好的人员来充实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人员队伍。在前期加强组织培训,提高实践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并且还能让每户都能够熟练掌握农机化技术操作要点。通过以少带多,以专业带动非专业的模式,从而使得推广工作的实效价值得到凸显,培养更多致力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的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农机化技术研发工作并行
基层乡镇组织不仅要重视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还要积极投入研发经费,建立农机化技术研发基地,切实解决种植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不断改进现行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技术,以此来保证农民能够及时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为技术可持续推广提供充足支持,强化农机化技术对实际问题解决的实效价值。
(四)培养农民的科学素养
现代化农村发展除了要依靠全面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还要依赖于有科学素养的农民,农民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不能忽视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民一方面教育文化水平低,另一方面科学素养也比较差,对于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商业价值还没有一个深度认识。这就需要基层乡镇委员会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新农村建设的主旨思想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在培训会中要用成功的实际案例来增强农民对于先进技术带来的客观经济收益的认同感,从而调动起他们应用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不断强化科学素养。
四、结束语
新农村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制定相适宜的推广方案。首先要创新基层农机化推广工作模式,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其次完善农机设备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同时要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推动农机化技术研发工作并行,最后培养农民的科学素养,以此来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效益,解放劳动力,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恺彬.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2):32-33.
[2]武正魁.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18):43.
[3]陶莉.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18):140.
[4]刘勋和.简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山西农经,2018(16):51.
作者简介:何卿( 1965-6-26),男,汉族,湖南道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