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市政设施的管养范围、管养要求、管养复杂程度也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而市政设施管养无疑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内容,市政设施管养质量的好坏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关乎居民居住环境的好坏。因此,强化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是城市设施系统运行的重要保证,对城市正常秩序的维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和思考了市政设施在管理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优化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市政实施;管理;养护
市政实施在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如果缺少这些设施或这些设施出现故障问题,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1]。市政设施是公共财产,每一位居民都有权利使用,在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市政设施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因此市政管养部门应该重视和强化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以维持城市设施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市政设施在进行管理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设施管养专业化不足
市政设施的建设应该紧跟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进行完善,以不断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2]。然而当前阶段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水平相对较低,在管理养护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比较落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薄弱,管养过程中缺乏市政设施管养规划,我国也无相关的市政设施管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市政设施管养专业化不足。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视建设,轻视管养工作,导致市政设施分管养资金不足,加大了市政管养难度。
(二)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缺陷
道路交通是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城市道路出现故障问题,会对城市造成不利影响。虽然市政部门非常重视城市道路的建设,但是在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3]。由于资金投入不均衡、对道路养护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有效落实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等因素,很多城市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出现下沉、塌陷等故障问题,不但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管理养护工作的技术不规范
《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指出道路桥梁的养护类型主要有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以及改建工程[4]。一般的保养工作主要是人行道路保养、路边保养以及路面保养。然而部分从事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的工作人员非对口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养护管理经验也不丰富,没有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敷衍了事,没有解决实质上的问题,给道路交通留下了安全隐患。
(四)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市政设施的建设及其养护管理工作都是市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只有将市政设施的基础建设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市政部门的作用和城市的功能。然而大部分城市中的市政设施建设和后期养护管理的工作是分离开的,而且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领导职责重复、资金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容易出现问题等状况,对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二、提高市政设施管养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保证市政设施的建设质量
市政部门应该明确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思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保证市政设施的建设质量,以免后期返工而增加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等资源的消耗。在市政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精细化的施工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及施工质量目标,进一步提供市政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市政设施建设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市政设施的使用年限,减少管养次数,减少管养经费支出。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巡查,以及时发现市政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五方主体验收责任。
(二)完善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制度
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与社会大众的基础利益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国家的城市化建设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相关的市政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制度,以有效改善当前市政基础设施的状况,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效率,进而极大程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活质量。首先,需要细化市政设施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的岗位,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以实现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全面覆盖,同时也能避免问题发生后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其次,市政部门需要强化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的排查工作,积极实施定期巡查以及不定期抽查,专业检测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如果在工作过程汇总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的工作质量。最后,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养护制度,以规范各项工作的实施,尽可能地做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有效提升市政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提高市政设施精细化管养水平
首先,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市政设施的巡查力量,以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将责任落实到人,推进网格化管理。其次,提高管养标准。在进行市政设施管养工作时,应该要完善各个流程,规范工作细节,不断提高管养标准,从而将整个管理养护的工作流程推向精细化。再者,合理地控制成本,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尽可能使用最少的资金做出最佳的效果。此外,进行延伸管养。不断扩大管理半径,重视协调配置,由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管理养护向背街小巷延伸,以逐步实现精细化管养。定期进行管养质量巡查、督促整改,并形成管养台账、问题台账,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季度考核,切实提高市政设施管养水平。
三、关于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就市政设施的管养现状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及时采取合理化的对策,加大宣传,呼吁社会大众在使用过程中爱护市政设施,发现市政实施损坏,及时对有关部门反映。此外,需要不断优化市政设施的管养工作,严要求高标准的建设一支专业维修队伍,根据养护规范,做好日常维修、大中小修的市政设施维修工作。
(二)推行市政设施管养分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设施保有量、增长量都维持在较高规模,加之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公众对道路养护质量水平、服务效率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大。因此可以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文件规定,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管养分离,进一步优化养护资源的配置,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水平。
(三)合理配置资源和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和配置资金等资源,比如有市场收益的设施划入市场的管理范围,不占用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资金,而对没有收益的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城市的维护资金。其次,要想提高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相关的专业人员是核心力量。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注重技术队伍的建设,以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规范和改善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
(四)培育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
政府部门应加快培育交通、建筑和市政公用事业等市政管养行业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培育一批经验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市政设计、施工、养护等企业及逐步发展扩大的民营企业,为城市市政设施养护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形成市政设施管养市场的竞争多元化,逐渐改变既实施养护作业、又负责检查考核的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管养职能,实现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行业标准、检查监督、指导考核等工作,养护作业企业负责提供市政设施养护服务的管养模式。
结束语
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落实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进而促进和优化城市设施系统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坤.城市建设中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J].地产,2019(22):85.
[2]温志彬.城市建设中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浅议[J].山西建筑,2019,45(06):249-250.
[3]程艺林.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分析及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57.
[4]王卫萍.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设施工作的养护管理[J].城镇建设,2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