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曾赛霞
[导读] 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满足城市道路功能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出道路景观设计相关内容策略,以达到发展建设与生态环保、尊重历史文脉和发扬历史文化、展现个性特色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问题分析;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城市街道通过道路空间塑造、景观提升、街道活化,促进城市的宜居与繁荣是未来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展示城市风貌和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建设面貌和经济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者。因而,城市道路景观也愈显其重要性,高质量的城市道路景观能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向多元化,有序性的方向迈进。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念
        道路景观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人们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空间的美观性、用路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是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和谐而进行的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园林设计、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内涵,更需要关注使用对象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处理好道路景观同周边环境的关系。第二,处理好道路景观空间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协调关系。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比例、位置等将会影响和形成道路景观自身的特征和风格。
二、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功能不健全。我国许多城市的现状是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即对路面的要求,忽视道路辅助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缺乏人文特色、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色彩、形式千街一律,部分城市照搬别的城市的道路景观,各个城市之间没有明显对比,缺乏城市特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日趋平庸化。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人性化。设计时缺少举办文化活动的地方或交际场所,行人找不到可以休息的场所和指示方向的标语、方向牌,步行街道缺乏道路指示牌、残疾人专用道等。
        (四)环境质量差。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道路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城市道路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条块划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现问题时往互相推脱,造成了城市街道都来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现管理失调的现象。
        (五)规划意识淡薄。人们对城市规划缺乏认识,城市建设不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不能融入统一规划中;毁绿、占绿现象严重,破坏了城市园林景观。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势在必行。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一)满足城市道路功能需求。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遮阴、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众所周知对于城市的道路而言功能是否实用是衡量这条道路能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依据,设计者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塑造出与道路功能相适应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原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道路景观提出的要求。道路上的行车者、步行的人和道路周围的居民构成了“人”的主体。城市道路空间应结合人的心理感受、行为规律及场所特征,考虑车行与人行的关系,使人在道路空间环境中活动时不仅有安全感,还有舒适感。
        (三)坚持生态环保设计。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道路周边的人居环境、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物质文化的各个要素达到统一协调,同时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将生态美学和景观游赏设计融为一体,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并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四)尊重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它能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重点弘扬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
        (五)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发展需要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道路建设工作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其次,要保证道路景观园林化设计能够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一)道路线性设计。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设计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上述发生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以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之间的协调性,使人产生愉悦之感,使行车产生安全舒适感。
        慢行空间设计。设计范围从道路空间向周边空间延伸,将“交通、商业、空间”作为整体进行设计,打造活力街区。慢行系统改善主要按照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原则,完善体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增加建筑和周边公共交通及绿地公园的联系;同时可结合风雨连廊设计,构筑全天候的慢行网络。
        在空间分配上,重点关注慢行者的感受,将道路资源优先分配给慢行者使用。进行景观整体提升,结合打开公共空间、市政公园改造进行景观综合提升,改善慢行出行体验。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及公共空间进行一体化铺装设计,同时打开封闭的绿化空间,增设方便市民停留的休息平台;同时结合景观提升增设家具座椅、人行标识、花箱等,并对市政井盖、盲道等进行精细化设计。
 
        其中路面铺装是道路景观设计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丰富多样的铺装形式可以吸引行人的眼球,成为具有标识性的景观形态,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使用令我们的室外色彩不断增多。在选择室外铺装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和周边建筑物相协调,和景观相呼应,统一中求变化。景观路面一般可分为沥青路面、砂石路面、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等。每种铺地材料的结构性质都不一样,设计时我们要作全面充分的研究,确保车辆和人流的通行性。目前,国内街道人行道几乎清一色混凝土砖(水泥砖),这种材质相对经济实惠、施工方便,但在质感、铺装样式过于单一,各种级别道路几乎一致。具体设计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石材,实现地面铺装丰富,铺装样式的变化可实现视线的有效引导,起地面标识的作用。街道上的井盖,各种市政变电箱也应该结合铺装、花坛及周边绿地广场的风格进行一定的装饰。
               
        (二)绿化设计。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车带、路侧带、交通岛、街景和林荫带六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六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与其他道路景观元素相协调。重视绿化对道路空间的分享作用,用绿化作为道路与建筑连接的缓冲带。城市的交通干道的行车速度较高,从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来看,均需要视线诱导。道路的绿化树木要保证侧向有足够的净距,同时枝叶不应侵占道路行车的必要净空,以保障安全。不同性质的道路,应注意功能与美观的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的特殊作用。
         
        (三)交通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程度,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隔离封闭、防止眩光、交通标志和标线等多种功能。在城区,应把标线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利用良好的标线设计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在进行交通设施的设计时应将道路的景观设计纳入其中,这样交通设施设置的功能及景观设计的要求就能同时得到满足。
     
        (四)景观小品和配套设施设计。景观小品作为街道绿化中的点睛之笔,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通常来说体量较小。将景观小品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建筑小品、生活设施小品、道路实施小品。在造型设计上要与环境相协调,材料选择上既要体现地域特色又要有现代感。景观小品是一个城市的局部美学形象,也是它所处的城市环境的历史语言和时代特色的体现。它往往能够引来行人的驻足观赏,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是室外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凝聚点。
        配套设施包括健身康乐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息设施、灯光亮化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座凳、垃圾桶、书报亭等)。公用设施的设置首先要功能合理,地点安排妥当,使之具有合理的使用半径;其次,小品设施本身的设计应有新意,具观赏性,易于管理。
    
        灯光设计。城市夜景照明按性质可划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性照明和景观性照明。功能性照明是指夜晚为人们提供照明措施,确保行人出行安全,如路灯、广告灯、广场灯等;景观性照明是指以烘托气氛,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照明措施,如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尺度来确定灯具的配置及光源的位置,认真分析周边环境从而确定光的色彩,将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的结合起来。
   
五、结语
        园林式道路景观设计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重要的线性景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规划部门、设计者协调和合作,需要从前提控制规划、建筑规划考虑并预留足够场地,到后期道路、建筑、景观细部设计,都应遵循生态、人性、个性、细节的原则。在我国未来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到发展建设与生态环保、尊重历史文脉与科学的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展现个性特色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思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