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桩基施工技术的成熟与否对于整合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都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是我通过对相关内容文献的研究和自身工作实践的总结,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梳理,首先分析了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之后分析了桩基础的准备工作,再对桩基础具体施工展开探讨,最后分析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邻近建筑物的保护措施,通过上面几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桩基础过去以预制桩为主,除钢筋混凝土方桩外,还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有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长度达70余米。近年来,灌注桩得到很大发展,有冲孔、钻孔、挖孔等,且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愈来愈受到重视,发展较快;此外,还发展了一些新的成桩工艺,如钻孔压浆成桩法等【1】。同时,在预防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灌注桩的质量检验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2】。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而在桥梁、码头工程中常用高承台桩基础。
二、桩基础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数据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细则,将工程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做出定位,首先,施工单位要探测施工场所,比如说施工场所的地质情况,施工场所的航道工程。其次,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要与制定的施工方案相结合,在探测过程中确定好施工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各种参数。最后,如果施工单位想要提高桩基础工作的重视力度,施工质量与桩基础定位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好桩基的海拔高度,桩基的施工,我们要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施工对于地理环境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施工区域地下水分布情况,施工区域土壤结构情况,和基础工程的实际分布,施工区域周围的建筑分布和城市管道排布,对这些情况了解之后,才能正式开始桩基础施工。此外,施工技术负责人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反馈的数据对施工设计进行完善,确定更加适应施工现场情况的施工方式,同时,施工技术负责人要结合施工区域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施工区域及施工区域周边城市管道的排布情况,桩基础相关施工数据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具体来说,施工方案可以为施工现场做好准备,可以让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更加合理配备,提高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视实际情况扩大施工设备的使用范围【3】。此外,施工设备现场需要保持清洁,确保桩基的清洁。
三、桩基础施工的具体应用
(一)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在大规模会谈商讨的基础上,技术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尖方向的问题,一般说来,尖方向杆的顺序应该由前一年的顺序决定;二是浇筑顺序的计算,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浇筑的效果,一般从高海拔的地区开始浇筑。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以人工挖掘的方式确定浇筑的位置。这种方式进行浇筑最大的优点就是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于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建筑施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桩基础施工中常常用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桩基础需要稳定土壤中的孔壁稳定,需要碎石循环流量,之后再将钻孔中的混凝土清洗干净【4】。如果地基中包含沙土或者碎石,那么钻孔灌注桩进行桩基础施工是最适合的。这种施工技术相对来说要求比较严格,施工流程比较复杂,混凝土材料的需要量也比较大。
(三)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施工技术也开始积极响应环保理念,静压桩技术就是响应环保技术而研发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这种桩基础施工技术噪音比较低,符合环保理念要求这种施工方式的主要流程是: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压桩→接桩→送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静力压桩与锤击相比具有无噪音、无震动、无污染、安全等优点,但在饱和软粘土地区压桩与打桩一样,都可能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压桩期间,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已有建筑物和管线进行跟踪动态监测【5】。
(四)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应用
振动桩技术是指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将振动设备安装在桩基底部,通过振动的方式,固定桩基。桩机就位: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检查时采用全站仪按水平、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检查、调整,保证桩身的垂直度满足验标要求。进行桩位检查时,桩管横向、纵向移动,使活页式桩尖与桩位对中,桩位偏差满足验标要求。主要操作步骤如下:一、启动桩锤试振动桩锤,使桩管下沉:桩管下沉入土后,严格控制沉入深度,确保达到设计桩长。
桩管下沉过程中,应沿导向架,并始终保持同导杆平行,如发生桩管偏斜须及时扶正桩管。二、灌砂:桩尖插入到设计深度时,开始上料,上料时控制灌砂量,按照设计砂量的1.1~1.2倍进行灌入,若桩管中一次装不下所要灌入的全部砂量,可以在振动挤密过程中补足。向管内填砂的同时,向管内通水或压缩空气,利于砂排出桩外,若排砂不畅通时,可适当加大风压,但当拔管快拔出地面时,减少风压,防止砂料外飘。三、拔管、桩管下沉:第一次把桩管提升80-100cm,提升时桩尖自动打开,桩管内砂料流入孔内。 桩管按规定速度降落管桩,振动挤压15~20s(观察料斗中砂料变化,如砂料不减少,说明桩尖没有打开,要继续提升桩管,直到桩尖打开为止)。四、沉桩过程中的振动挤密:每次提升桩管50cm,挤压时间为桩管难以下沉为宜,如此反复升降压拔桩管,直至所灌砂将地基挤密。五、完成该桩灌砂量,桩管提至地面,桩管移到下一桩位。桩头部位1m深度以内要钎探密实。六.砂桩当实际灌砂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在原位将桩管打入,补充灌砂后反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一根。这种振动沉桩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且振动沉桩装置安装简单,适用于多种施工场景,最大的缺点就是振动沉桩噪音较大,不适用于人员密集区和居民生活区【6】。
四、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邻近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临近建筑物段后施工,通过其他段落施工与监控掌握砂桩的挤土情况后,再对此区域进行保守施工。
(2)在砂桩施工前,对周边建筑进行保全鉴定,已了解静压砂桩施工前周边房屋裂缝的性质,裂缝长度、宽度、数量,记录各种观测的原始数值。
(3)在砂桩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进行变形观测,记录各项检测数据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数据反馈调节指导施工。
(4)在砂桩外侧设置隔震沟和应力释放孔。
(5)施工前编制砂桩施工方案,合理制定砂桩的施工顺序,建议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施工。
(6)、砂桩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在建筑物周边布设土压力计,砂桩施工过程中如压力值较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
(8)预压沉降过程中保持对建筑物和土层应力应变动态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业主、监理与设计单位。
五、建筑土建工程中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一)未来发展方向的建筑桩基施工技术用于土木工程应用分析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建筑公司也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筑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求相关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建筑施工的技术,实现企业之间横向的资源分享,促使国内建筑企业不断提升施工当中的技术含量,建设现代化科学的施工体系,通过科研创新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7】。
(二)建筑中土建工程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建设在当今社会是项目之间的竞争,工程项目的作用是科学分配各个阶段的施工经济效益,将一个整体的建设项目细化,大致分为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整体设计。通过项目之间的竞争促使建筑公司提升自己,建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结语
总而言之,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的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具有结构稳定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但施工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施工难度较大,建筑企业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好桩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娜. 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8(42):0104-0104.
[2]刘崇川. 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 名城绘, 2018(7):386-386.
[3]师喆. 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1):1628.
[4]穆文涛, 李晓英. 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 000(005):95-95.
[5]张跃武.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作用浅析[J]. 房地产导刊, 2019, 000(012):66.
[6]佟舟, 齐琳, 陈苗. 浅析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及应用[J]. 建筑建材装饰, 2019, 000(005):91-92.
[7]戴欣, 高军, 史博.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26).
作者简介:付田田 (1992.10), 男, 汉,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职称:助理工程师,单位: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工程技术类土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