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大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为减少大气污染现象,我国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废气排放量。但是,想要有效改善大气污染的问题,还需加强环境监测,明确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改善大气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大气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大气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实施相应的有效措施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雾霾天气数量、减少酸雨数量,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想要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情况,就必须加强大气环境监测,了解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促进我国生态化建设。
1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气污染环境的治理领域中,环境监测可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为治理大气环境、判断大气质量提供标准数据与实时监控数据。比如天气预报中播报员所播报的数据与移动设备App中定时更新的环境指数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让公众了解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定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可促使工作人员详细掌握所管辖区的实际环境质量,若有某项值或是某几项值出现大幅度波动,则意味着当地发生污染事件,工作人员可根据当天的风速、风向找到污染物的传播范围与方向,及时告知当地群众,让群众及时离开避难,并可辅助环境执法部门及时找到并切断污染源头,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在发生污染事件后,环境监测站的工作结果可辅助执法部门与法院准确判断事实,找到事故责任方,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最后,环境监测还可为相应部门提供大气环境的长期变化数据,可辅助环境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变化,制定相应的大气环境治理、保护方案,延缓污染物进一步影响大气环境,改善当地大气环境的质量。
结合工作经验,本文将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1.1社会大众环保意识仍然淡薄
就目前而言,国人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大家都能意识到环境是需要保护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将意识落实到行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人们自身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做,毕竟环保需要改变很多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同时又是在短期内很难见效的事情;二是缺乏足够的引导。例如,当我们看到有工厂排出大量废气时,即使人们有检举的意识,但社会在这方面缺乏体系化的运作,人们不知从何下手。
1.2质量监管不力,监测结果失真
目前,我国已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建立了大气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需要指出的是,各个监测点位的背后代表着一个监测数据负责方,负责方对区域内的大气问题全权负责,这就导致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相关领导为了完成中央考核,通过对监测点周边人工洒水降尘或是其他技术手段影响检测数据,实现数据达标,完成业绩考核;二是部分人员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将监控设备安置在公园、河边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场所,使得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三是部分设备年久失真,工作人员未及时进行更换、维修,导致数据自然偏差。以上三个问题正是大气监测结果失真的典型性问题,准确掌握其质量监管工作,是解决大气监测结果偏差的有效手段。
1.3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纵观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以及污染防治工作现状,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较低的。一方面,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跟不上监测技术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会用新型仪器设备,抑或只会依靠相关设备摘录数据而不会将众多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薄弱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工作中三心二意,没有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该工作中,思维僵化,没有提出可靠且创新的发展方案。只有正确的观念才会引导正确的行为,工作人员的错误观念是提升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工作质量的一大障碍。
2大气污染问题的应对策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工作也绝非一蹴而就。新时代我们要以更精湛的技能与更端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2.1提升环保意识,构建良好氛围
传统观念的束缚、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集约化意识的缺乏,让很多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一些危害大气环境的事情。在这70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以及污染物不加节制地排放,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给大气环境的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加了难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气监测及防治问题就是不可修复的。首先,我们都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流转速度超乎人们想象,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在瞬间达到几万甚至几亿的阅读量、转发量,并且信息工具多种多样,资讯利用各种社交平台、网络平台的推动,可以快速进入大众视野,这是引导社会大众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2.2做好监测工作,保障大气质量
为确保空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务必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杜绝人为干预,在对相关单位设置考核的过程中,需做到及时的抽样调查。该抽样调查是指在奖惩实施过程中,需委派相关人员针对部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进行再监测,确保得出的数据不会与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出现明显偏差。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提典型、重处罚,及时通报批评,从源头上杜绝人为的数据造假情况。其次要规范监测设备设立的网点,务必杜绝部分单位挑选空气质量优质区域作为城市代表的行为。再次需对监控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监控设备是相关数据的唯一来源,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监测结果,尤其是自然损坏、电路故障、主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监测错误,造成公众信任感的下滑。最后,精良的设备是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创新的意识是环境监测监管的金钥匙。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而言,大数据同样意义非凡。信息工具的引入,有利地推动了大气环境监测实现自动化,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大大提高了监测质量,减少了监测误差,并有效提高了覆盖率、监测率,推动了大气环境监测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2.3提升人员的素养,确保数据准确
对于任何部门而言,“人”都是最为珍贵的财富,人才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素质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及污染防治工作的质量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为了切实提升培训的效率,保证参加培训的员工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必要时可开设考核制度,给予表现优异的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在员工队伍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这样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真真切切地掌握必要的监测技术。除此之外,要注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职业素养,进而将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2.4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化
标准化的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还可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促使监测工作质量符合标准。从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角度看,虽然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存在相应操作规则的,但是该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未一一落实,所以监测项目的实际监测效率与质量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只有逐步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标准化管理,形成系统,不断完善监测工作的流程,不断提高其管理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
3结束语
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站应积极展开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将大气环境的监测数据上传至有关部门与网络平台上,促使政府、群众共同发力,改进大气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文菱.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方案与应对策略[J].环境与发展,2020,32(05):145+147.
[2]余健健.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方案与应对策略[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