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定位及其特征表现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锐
[导读]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40个,
        摘要: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40个,线路总里程6730.27km。2019年当年,中国内地共新增济南、温州、常州、徐州、呼和浩特5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另有27个城市有新增线路(段)投运,新增运营线路26条,新开延伸段或后通段24段,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共计968.77km,再创历史新高。城市轨道交通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防治城市病、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公认为现代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关键词: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定位;特征表现;
引言
        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在借鉴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逐渐重视试验推广地铁绿色技术,但鉴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绿色技术应用显然无法实现绿色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最优目标,因此有必要对绿色轨道交通的概念进行系统阐释,对轨道交通绿色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发展指明方向。
1绿色轨道交通工程概念定位
        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概念定位应首先基于当前的绿色工程概念(含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当前与绿色工程相关的重要概念包括:①绿色建筑工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②绿色勘察。运用绿色理念指导地质勘察工作,通过树立资源整装勘查理念,开展综合勘察与评价,重视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注意对勘察区生态环境保护等。③绿色设计。在车站建筑的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便利的车站空间。④绿色施工。在保障质量、安全等基础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⑤绿色运营管理及维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在实现高效、安全地运载乘客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乘客提供舒适、健康、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绿色轨道交通工程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车辆、线路、车站建筑、车辆基地等几个子系统,涉及到线路、车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通信、信号等诸多专业,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作为一个子生态系统,在设计上须满足整体性原则,与其他几个子系统合理衔接。
        2.2统筹共享
        对轨道交通线网及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轨道交通资源共享,服务轨道交通本身和其他市政工程项目。如结合全线的线网建设规划对变电站、换乘站、停车场进行统筹共享,根据周边环境需求将车站空间共享(如车站空间与人防工程共享),根据线路区间的弱电管网布设需求对隧道空间进行共享,实现全网的互联互通、车辆的均衡调配
        2.3可持续性原则
        轨道交通绿色车站作为公共绿色建筑的一种,首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车站的选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并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做到场地安全,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对能源、水、材料及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轨道交通车站的出现不应破坏沿线地区的原有生态环境,同时,车站建筑本身还应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共生的关系。
        2.4效率优化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科学设计,根据客流需求分批建设和有序运营,并通过运营列车的调度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和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如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进行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多层次接驳设计,实现同种交通方式及不同交通方式间的快速换乘,提高乘客出行效率,部分车站内增加越行线,通过设置快慢车,提高出行速度,采用列车交路优化和初期、近期、远期车辆编组优化,提高列车运营效率,运用停车线对列车故障进行临时检查和快速维修等。
3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特征表现
        3.1绿色规划设计
        1)平面布局。车站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等的要求,且应满足远期客流量和运营管理需求,因地制宜布置车站,最大限度吸引客流。车站的规模、通行和服务设施应按系统设计能力,预测的超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和换车需求,以及不同的运营工况确定,在保证乘客安全、布置合理、集散迅速、便于管理的前提下,应考虑兼顾与机场、铁路、公交站等换乘的便利性。2)外观设计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建筑的绿色设计应考虑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周边既有建筑特征等条件,注重符合当地区域性的肌理关系,实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无障碍设计。轨道交通车站的各类设施均应满足无障碍通行的使用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如,车站公共区客流组织设计流向应清晰、流畅,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功能区应布局合理、方便管理;从站台至出入口设地面盲人导向带,并与车站外城市道路的盲人导向系统连通;站台至站厅、站厅至地面,两个出入口应设有无障碍电梯;自动检票机附近应设置能通过残疾人轮椅的专用检票口。
        3.2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绿色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是绿色技术的集中落实阶段,应秉持降低施工影响、减少环境负荷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在土建施工前,应对施工围挡、交通疏解方案等进行系统梳理优化,对盾构等相关设备进行必要的比选,对既有设备进行绿色再制造,对场地范围内未改迁管线进行加固保护,以期在施工中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节能减排。在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有条件时应采用封闭式厂棚进行用料加工以减少噪声、振动、扬尘等。特别注意的是,车站基坑工程施工势必引起施工期间地下水水位下降,若对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要求严格,应采用必要的地下水回灌技术和封闭降水技术。
        3.3绿色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受项目建设部、运营管理部就近化办公等因素的分割,存在部门协调复杂、工作交接困难、意见落实滞后等问题,应将绿色管理贯穿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维全过程,在常规管理(如设备运行管理、培训管理等)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绿色环保目标的达成。如项目建设阶段,基于施工风险的动态演变机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风险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前端数据实时采集和监控管理。项目运营后,依托智能信息集成平台,结合集成分项能耗计量系统和节能管理系统,实现用能监督管理,针对地铁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原有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出现的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后期维护工作困难等问题,开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CAFC系统)。
结束语
        绿色轨道交通工程在各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应结合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阶段,在满足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对绿色技术进行优选和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国富,王威汐,路林海,门燕青,张伟.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定位及其特征表现[J].都市快轨交通,2020,33(02):42-49.
[2]李佩瑾,张军.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新型城市交通规划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9(15):96-97+100.
[3]刘泉,周鹏.基于绿色施工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及管理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4):184-185.
[4]辛杰.城市轨道交通绿色生态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05):1-4.
[5]谢臻.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2):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