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所以,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优势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期望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改进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发挥计算机网路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等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通过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太过于死板,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课”,对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其庞大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情境再现
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知识面狭隘,对各方面内容都比较好奇,常规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难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老师可以让课文内容情景再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采用情景性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爬山虎的脚》一文,许多学生对爬山虎甚至没有概念,如果仅仅是老师常规地讲解课文,那么学生理解上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相反,如果通过信息技术,用音频、视频或图片这些多媒体资料,情景再现出爬山虎脚的动画变化过程,给予学生亲眼所见的感受,学生印象深刻,也更有兴趣去学习,对于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随机、灵活、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詹天佑》一课时,为使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教学内容,直观地看到詹天佑的创新发明,我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看着生动形象的“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知识储备面狭窄的制约,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要花费很长时间对课文的作者背景,课文内容进行板书讲解。这样不仅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低下。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所要使用的资料,如视频、音频、文档等,在课堂上根据课堂需要播放即可。这样,教师就能自如地控制教学进度,同时也能有更多时间讲解课上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
其次,通过信息技术多样化,形象化的表述手法,可以让课堂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更具形象化,降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直观理解,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同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能使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量,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确认。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彻底打破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的局面。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中有了主动参与空间,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在讲授《我是什么》一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知识?于是,学生怀着好奇心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四、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使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不透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度不高,对语文知识内在奥秘没有发掘出来,故而,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有效的整合,将知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一种情感,发掘知识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事实上,语文知识是一门充满情趣的知识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好语文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培养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学习语文识字时,教师提前整合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生字连在一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相对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是一种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着重点,遵从教学规律去设计教学流程,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苏春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3):43-49.
[2]郑飞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3):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