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宋灵芝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预习单对提高预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找出重点与难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前预习单与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预习目标的准确性,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

宋灵芝   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5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预习单对提高预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找出重点与难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前预习单与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预习目标的准确性,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

        前言: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一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知识学习与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教育中就要从当前教育形式出发,明确统编教材内容,掌握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合的课前预习单,解决教育中的不足。
        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其实就是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课前预习单的内容进行综合化研究,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找准教育重点,展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在全面性原则中就要落实单元与整体意识。首先,在单元意识中就要从整个单元出发,针对单元导读来明确学习目标,以此来保证预习单设计的合理性。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通过将主题相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第四单元中《猫》《母鸡》《白鹅》中,就是从讲述动物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动物特点。其次,在整体意识中,就要针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在统筹兼顾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所以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预习单设计中,不仅要掌握写的要求,同时也要明确读的要求。只有加强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针对性原则
        就针对性原则来讲,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预习单中要坚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特点,针对不同题材的内容,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所以在教育中就要结合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论,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在保证形式多样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目标。由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涉及到了童话、诗歌以及散文等内容,且不同的文体之间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因此在设计预习单时就要从文体类型出发,确保预习的合理性。其次,要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确保预习深度的合理性,并展现在预习单中。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单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语文教育目标。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展现不同文章特色,掌握学生特点,在兼顾预习普遍性的同时考虑独特性,确保预习单的针对性。如果所设计的课前预习单个性化不足,那么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向着形式化主义等方向发展[1]。
        (三)分层性原则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设计中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来设计出有梯度的内容,确保小学预习单设计的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展现教育生命力。通过提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弹性与选择性,在掌握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预习任务。在分层性原则中,就要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出发,注重预习单内容安排上的空间,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只有保证预习单内容的梯度性,才能在兼顾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需求,避免出现不公平等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预习单设计中就要从分层性原则出发,给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从自身的基础上来做好学习准备。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确保预习单内容的合理性,以保证全班学生达标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发展性原则
        就发展性原则来讲,就是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课前预习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从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做好修整与调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与更新,实现动态化发展目标。不论是哪一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都经历了实践、认识等过程,只有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才能从不成熟迈向成熟。因此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设计中,就要综合各项影响因素,明确使用过程情况,避免出现偏离教育目标等现象,而是要在不断的完善与研究中做好调整与创新,实现预期目标,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做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前预习单设计措施
        (一)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当学生对预习内容产生出兴趣后,也就可以在预习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预习单设计中就要从丰富形式出发,保证预习单的灵活多样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确保形式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目光,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创新工作,增加为视频内容,以丰富预习单形式为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现象。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等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育中就要确保预习单设计能够满足听说读写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文字的书写方法。在编排预习单形式上则要从多样性角度来进行,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如在预习《小英雄雨来》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第一,进行文章阅读,利用“——”找出生字词。在完成阅读后思考识字方法,并使用楷书进行书写。第二,以流利、准确的方式进行文章朗读。第三,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文章自然段思考文章讲述的内容。第四,找出文章中喜欢的好词佳句,实现熟读成诵。第五,写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第六,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资料,针对作者进行分析。只有设计出适合的练习单,才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转变传统教育中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展示预习发方法
        由于小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面对抽象的知识点时很容易表现出难以理解等现象。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确保预习单表述的清晰与准确。同时在预习单中还要设计出具体的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在看到预习单后就能够理解所要求的内容。如在预习《海上日出》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阅读中画出生字词,并提出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第二,通过大声朗读,实现准确、流利与有情感的目标。第三,提出问题运用文章中的内容解答。第四,积累文章中的词句,并摘抄下来。第五,积累文章中不理解的内容。第六,查阅书籍收集相关资料[3]。
        (三)保证内容设计合理性
        预习单内容是有着一定顺序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保证预习步骤的合理性,将学生带入到预习中去。如在预习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时,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准确朗读文言文,确保多音字读的准确性。第二,感受文言文中的情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出其中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第三,掌握文言文内容。第四,进行重点语句赏析。第五,默写。第六,针对难懂的内容进行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有顺序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单设计中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的思维层次,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按照课前预习单中的内容来完成预习。
参考文献:
[1]吴文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单编写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文房四宝, 2013, (06):10-10.
[2]曾晴晴. 浅析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单的编写[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24):158-159.
[3]崔恩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 吉林教育:综合, 2014,(02):23-24.
[4]姚惠凤. 携手一单,优化整课——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单设计的思考[J]. 教育视界, 2019, (06):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